- Mar 10 Sat 2007 07:47
擁抱
- Mar 09 Fri 2007 07:14
事物的某一面
我逐漸懷疑我可以在這裡說多少真話。就連過去所寫下的文字,有多少是真話?
真話不真話其實本來就難以簡單判定,但至少我自己知道,在它們表面之下有些我沒說出來的話,甚至可能有與表面衝突之處,那麼它們還是真話嗎?
出於某種虛榮或某種懶惰,在真實生活中,我開始come out,對面試的主管介紹我的blog;對某些有意思的女生說,有空到我blog瞧瞧;對任何感覺投契的人說,嘿,有空來交流交流......,這玩意兒變成我社交的工具。
我即使沒強烈動機,但往往下筆時也會不自覺設想到這些人應該會想看到什麼、不想看到什麼。
這種潛意識會自動築出幾條可能的渠道,讓我的意識之流悄悄避過危險之地。
- Mar 08 Thu 2007 07:32
人為什麼要有伴?
- Mar 06 Tue 2007 10:00
會喝酒的人比較會賺錢?
看到這則新聞「新發現,結伴飲酒者賺卡多」:
適量飲酒除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喔。美國有研究發現,喜歡結伴飲酒的人,收入比獨自飲酒或是不沾酒的人,平均要高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四,也就是說,會喝酒的人,錢賺得比較多。這份研究是兩名美國經濟學家,從八千名受訪者當中得出的結論。研究發現,喜歡與同事或上司一起喝酒的人,收入比平均要高出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四。社交性飲酒當然可以拓展人際網路,不過研究還發現,女性即使不上酒吧喝酒,收入也比不沾酒的人高出許多。至於原因為何,則需要進一步研究。其實之前就有不少研究顯示,適量飲酒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而紅酒中的抗氧化物,還可以抗老甚至抗癌,好處多多。不過醫生也警告,喝酒千萬不要過量,一個禮拜三到九杯就夠了,再多可是會傷身的。(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經常會有這種白痴研究與白痴報導,我不知道美國是否真正有這樣的研究,但我相信它的研究結論絕對不是報導中說的那種倒果為因的簡單陳述:「會喝酒的人,錢賺得比較多。」彷彿暗示要多賺錢,就要多去應酬喝酒。
- Mar 04 Sun 2007 23:06
[強薦書]《失控的進步》書摘
- Feb 28 Wed 2007 06:21
拾荒婦與馬爾濟斯的幸福笑臉
今天在西門町看到一個畫面,讓我很感動。
我看到一個拾荒的中年婦人,推著她載滿紙箱的三輪車,在路邊慢慢地推著。
在她的三輪車座位後面,堆高的紙箱上,坐著一隻不太乾淨的馬爾濟斯,高度就與那婦人的頭差不多,大有坐華車巡行天下的神氣。
那中年婦人慢慢推著三輪車,一邊不時回過頭,滿臉笑意地看著馬爾濟斯,而且靠近臉去跟牠說話,好像母親在小孩耳邊說著童言童語那種親密的感覺。
- Feb 27 Tue 2007 06:06
Françoise Hardy--L'amitie
- Feb 26 Mon 2007 07:57
Baccara - Parlez-Vous Français?

無意間在Youtube上面發現這首有趣的外國人唱的法文歌,Baccara是一對西班牙的女子重唱,找了一些她們的唱片封面後發現,特色就是穿著很性感,且喜歡一黑一白的搭配。
這首歌詞非常地露骨,講的是愛情遊戲,把法語(或法國男人)這個一般認為浪漫的語言,與愛情冒險畫上等號,搭配她們搔首弄姿的表演,難怪讓我一開始還聽不懂歌詞時就被搔得心癢癢.....這也可視為一種成功吧!據說她們紅極一時呢!
我想起來在巴黎時,有一次跟眼熟女孩在一起,親眼看到有個法國男人在路邊走一走,就直接過來跟眼熟女孩搭訕,要找她喝咖啡,眼熟女孩婉拒,他還硬留了電話給她,真是佩服,我應該學學這種厚臉皮。
Parlez-vous français? 妳會說法語嗎?
- Feb 25 Sun 2007 07:35
馬爺好走

晚上看到馬兆駿心臟病猝逝的消息,震驚了一下,因為前陣子才放過他的歌,而且這兩年時不時會發現有些喜歡的老歌原來都是他的作品,對他剛感到有些興趣,沒想到竟發生這種事。
馬兆駿十八歲就投入音樂創作,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比如民歌時代木吉他合唱團最有名的一首「散場電影」;王夢麟的「木棉道」、「七月涼山」;楊耀東「季節雨」;王新蓮+馬宜中「風中的早晨」;鄭怡「微風往事」......等。
音樂才華受到肯定後,他也陸續幫名人寫歌、製作專輯,比如劉文正的「愛不要給太多」、「愛像什麼」;薛岳「我想忘了你」,還有許多歌手的重要專輯都是由他製作,在台灣流行樂壇佔有重要的地位,可惜後來因為吸食大麻案而淡出,近年致力在以音樂傳福音的工作。
這裡有一篇馬兆駿的報導,說了一些很有趣的創作故事,原來早期他的歌曲背後都是有女主角的,記錄了他感情的經歷。
- Feb 22 Thu 2007 22:19
發條鐘
初一跟兄嫂帶著外婆回到永靖拜祖先,回到那個我們小時候住過的三合院。
三合院的時間早就停止了,就像廳裡牆上那ㄧ台已經沒人上發條而不再運轉的老鐘。
母親是給外婆領養的,外公外婆始終沒生育,也就把母親當兒子在養,母親結婚的條件之ㄧ,就是要生一個男丁繼承他們的姓,那就是我哥哥。所以我跟哥哥是不同姓的,拜的祖先也不一樣,而或許是這層芥蒂,父親始終不喜歡哥哥,我從小看在眼裡。
父親的老家就在永靖隔壁的田尾,小時候只要騎腳踏車沿著一條路騎上半小時就到了。
照理我應該住在田尾的祖父母家,因為哥哥過繼給他姓,我就是本家族的長男,應該住在自己老家裡,但從小我卻是在外婆家大的,原因似乎是祖父不喜歡父親,加上哥哥過繼給人的事,當時還在冷戰,不願意代替北上工作的父母撫養我們,因此我便在永靖的三合院裡跟哥哥姊姊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快樂童年。彼時小小的一進三合院,住了好多人。對龍住的是我外公的哥哥一家,原本我應該稱他舅公的,但因為我母親是當男丁在養,所以我必須稱呼他伯公。伯公生了四男,四男又各生了四個子女,逢年過節,他們那邊總是熱鬧得不可開交。反觀我們這一龍,只有外公外婆跟我們仨小孩。
- Feb 18 Sun 2007 07:39
生存的焦慮
前幾天跟二叔開車從鶯歌山上一起回台北,最近他經常跑鶯歌,正在整理一處房子,打算明年搬過來養老。
其實叔叔並不老,不到六十,但一陣子不見,他的精神確是老了很多,以前的那種浮躁氣似乎沉澱了不少。
我跟家裡的長輩很少談心,跟父親每一次對話更是從來沒有超過五句,那天在車上,原以為會尷尬地沉默,卻意外聊了許多。二叔決定把經營了三十年的事業收起來,因為大環境的變遷,收益已大不如前,與其苦撐,不如見好就收,先沉澱一陣子,再為退休後的生活作打算。
二叔生了四個女兒,沒有兒子繼承,一直是他最大的遺憾。六年前一場意外火災,奪去了最讓他操心也最讓他驕傲的大女兒,使他一度悲憤不振。
他回想二十幾年前,事業如旭日東昇,娶妻、生子,多麼意氣風發,他說看自己年輕時的照片,怎麼會想到二十幾年後的自己變得這麼俗傖。
他說這些都是被消磨掉的,被經濟壓力、子女教養、人際糾葛等,給一點一滴拉扯成現在的狼狽不堪。
- Feb 15 Thu 2007 10:17
黃舒駿--談戀愛

昨晚開車的時候,聽到電台傳來這首歌,害我忍不住狂笑,因為字字句句都道出了我的心聲啊!
尤其這一段:「我們要天天思念 但不要天天相見 你負責美麗妖艷 我負責努力賺錢 如果想倒過來演 我當然也不會反對!」。真的服了黃舒駿,夠猛!
我該承認,其實這就是我最近關於談戀愛的想法嗎?這樣我會真的變成失戀王吧?太老實果然是我的致命傷。
這首歌張國榮在2003年的《摯愛》專輯也翻唱過,記得還作為主打,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是他特別喜愛這首歌嗎? 談戀愛
曲︰黃舒駿 詞︰黃舒駿 1993《山盟海誓》
- Feb 14 Wed 2007 09:45
陳小春--失戀王
- Feb 12 Mon 2007 10:30
France Gall--5 minutes d'amour

意外找到France Gall這首無敵青春的輕快情歌,似乎是翻唱當年的英文歌,可能版權曾發生問題,現在到處都找不到這首歌的歌詞,因此沒辦法完整譯出來。
這首歌副歌反覆唱的是「五分鐘的愛戀,就足以改變一生,五分鐘的愛戀,就可以讓我忘記憂傷的日子,這就是屬於我們的一刻」,雖然歌詞不難,但有些句子我還是聽不清楚,不知道有哪位大德找得到這首歌詞呢?
(謝謝CPY提供歌詞,已翻譯在下面,2/13補記)
5 MINUTES D'AMOUR 五分鐘的愛戀
- Feb 10 Sat 2007 07:00
昨日種種
前天Angie逼問我,到底為什麼會有不生小孩的想法,她說她一直搞不懂。
我之前已經解釋過好幾次,理論很清楚,我也不明白她有什麼搞不懂的。我的理由是地球的人口已經太擁擠,環境已經太惡化,只要是人類,就會有無窮的慾望,製造更多環境問題,因此我不希望再製造一個跟我一樣的污染源;再則讓小孩出世面對未來惡劣的生存環境與競爭,成全的只是想讓自己「生命更完整」的私慾,並非真的對小孩好。
她說如果你不生是因為對地球環境灰心,你為什麼不培養你的小孩未來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環境運動者?口口聲聲關心地球卻不付出實際的行動,只是一種自命清高罷了,你永遠無法改變什麼。
這就是我們生命態度根本上的不同:我是勇於捨棄(其實是怯於承擔),因為我不認為面對趨勢潮流我能改變什麼;她是勇於承擔,因為她認為有努力就有改變,至少在過程中深化了生命經驗。
她問我,假如有個你很愛的女人,一開始也跟你說不想生,但到了年紀後又很想自己生小孩了,要知道這對女人來說是很自然的需求,到時候你怎麼辦?你要看著她痛苦,或是讓她去跟別人生呢?她去跟別人生的話,你跟她又是什麼關係?
- Feb 07 Wed 2007 07:57
無根之草
曾在四川青城後山頂峰的白雲寺上,看到這一副對聯:
「天雨雖寬,難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只渡有緣之人。」
許多宗教都要求這一點「根心」,心虔意誠,才能在一個被建造的系統世界裡安住度日,止抑妄念。
- Feb 05 Mon 2007 09:33
媽祖與基督
這兩個禮拜天,都陪Angie上教會,跟前年的感覺很不一樣。
我一向是個無神論者,偏偏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都是很虔誠的信徒,都希望我能接受她們的信仰,卻是不一樣的宗教。
我母親是職業道士,在山上自己開了一間道場,主要供俸媽祖;Angie是基督教徒,為了信仰,她一年要跑兩次台灣,擔任口譯,為韓國教會到比較鄉下的地方去宣教。無論是道教或基督教,我基本上都是持觀望的態度,因為我從不信鬼神。過去我很排斥基督教,因為曾有不愉快的被傳教經驗,但這次跟著Angie上某個教會,我感覺跟以前的印象很不一樣,最大的不一樣是,這個教會有一種包容性,真誠的關心,溫暖的喜樂,有活力,而且講道者的觀念很健康,是我能接受的。
我認識了Angie在這教會的一對夫妻朋友,跟我們同年,太太是韓國人,先生是台灣人,我對他們印象很好,愈認識愈覺得投緣,尤其覺得先生似曾相識,根據「眼熟女孩經驗」,我懷疑以前可能見過他,卻怎麼也挖不出來共同經驗,倒是他們向一位教會朋友借車,那朋友竟是我幾年前的同事,妙不可言。
他們說,看來你註定要信主了。
- Feb 04 Sun 2007 01:10
另一個女生
- Feb 02 Fri 2007 03:26
就像昨日一樣
朋友傳來一個網頁,是最近車禍過世的藝人許瑋倫某位國小同班同學所建置的個人網站,裡面把同學們國小畢業照與長大後的照片並列,非常有趣,好像可以看到許多像芽一樣各自生長的軌跡。
許瑋倫是該班級的24號,網頁裡並附了兩則許瑋倫在國小同學會裡的錄影片段,當時她剛剛進入演藝圈,還讓同學們多多支持,現在看來引人無限唏噓。
我看到這個網頁,還有一種恐怕別人所沒有的感受,因為裡面的人有半數以上我都有印象,有一部份是我國小三年級以前的同學,有幾個則是我的鄰居。
我跟他們是同屆的同校學生。
這些人都曾經在我那灰暗的童年裡出現過,在我的記憶裡,一個個童稚的身影仍歷歷在目,他們怎麼說話,怎麼笑,有什麼特殊的動作,有什麼故事,我都記得一清二楚,就像昨日一樣。
- Jan 31 Wed 2007 09:48
張雨生--是否真的愛我
還真的有看到自己的感覺。
我要不是自己,看到這兩人也會說這是同一型的男生。
這首歌收錄在1993《一天到晚游泳的魚》裡面,好笑的是,「一天到晚游泳的魚」正是我現在的狀態。
喜歡這首誠摯的小品。
是否真的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