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29 Thu 2004 11:48
而我想起我的三合院
- Jul 24 Sat 2004 23:04
書寫就像談戀愛
在我分批逐次將過去的書寫轉來這裡的過程中,我才真正重新而完整地看了一遍我從去年底以來的蠢樣,那些近乎幼稚天真濫情的文字(上一篇還是這種文字),居然這麼普遍。
而且虛偽。
我的真實面貌與那些充滿感情的文字比起來是多麼可鄙。
這就跟談戀愛一樣,「我們從來沒有愛過什麼人。我們只是愛著我們自己關於什麼人可愛的觀念。我們愛自己的觀念,簡言之,我們愛的是自己。」(佩索亞《惶然錄》)
- Jul 22 Thu 2004 11:50
Beautiful Night
- Jul 19 Mon 2004 12:02
Je t'aime,moi non plus 我愛你,我並不

這是一首描寫性愛的歌曲,旋律優美,歌詞直白卻不令人感到猥褻,我想就不必「18限」了。
這首« Je t'aime , moi non plus »,是Serge Gainsbourg與Jane Birkin於1969年錄製的歌曲,露骨的性愛描寫與優美的旋律馬上獲得年輕樂迷的廣大支持。事實上這首歌早在1950年代就已經由Serge Gainsbourg與當時的女友Brigitte Bardot(碧姬芭杜)合唱過,而這首歌的靈感正是來自於兩人的閨房行樂。然而Serge與Brigitte Bardot合唱的版本在當年卻因做愛的喘息聲太過明顯而被列為禁歌,今天我們可以聽到的Jane Birkin的版本基本上已經收斂許多,但我相信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人難免還是會臉紅心跳,就算你聽不懂歌詞也一樣。
請想想當時的年代,超屌。這首歌的歌名頗為費解,我看過某些英文的網站也對這個歌名有不同的解釋,有人翻成”I love you ,I can’t love you more”,也有人翻成”I love you, me niether”,最離譜的是”I love you, I love you no more”。問題就在後面的”moi non plus”,在法文裡,這是「我也不」的意思,而非「我不再」,但它通常只接在否定句之後。在這首歌詞裡,它是接在女聲的” Je t'aime Je t'aime (我愛你我愛你)”之後,前面是肯定句,後面卻接「我也不」這樣帶有同意意味-「也」-的否定句,在英文裡的確很難翻譯。據我對歌詞上下文的考察,以及Serge對女性的看法,我認為在中文裡,應該可以翻成「我愛你,我並不」而不失原意,但這只是我在粗淺的法文基礎上所做的推測,還望高手指正。
- Jul 17 Sat 2004 11:37
你有一通新留言
我夢見我的老情人打電話給我。
當時我蹲坐在馬桶上,手機響到第二十七聲停止。
我上完廁所,步入房間,看著來電顯示,是她。
我溫暖地笑了。
- Jul 16 Fri 2004 11:10
Je suis venu te dire que je m'en vais

在法國素有「壞孩子」稱號的歌手Serge Gainsbourg(賽吉˙坎司伯),是法國流行音樂史上一個重要的創作鬼才,他的音樂風格多變,歌詞則叛逆不羈,時而批判、時而色情、時而充滿詩意。他一生豐富的感情生活也經常成為人們的話題,其中與法國性感野貓碧姬˙芭杜以及歌手珍˙寶金(Jane Birkin)的兩段感情最廣為人知。我是透過熊貓音樂網的grandfumeur介紹才開始注意到他,但隨後我便陸續發現,原來他的音樂早就曾經出現在我看過的幾部法國電影中,比如說《米娜的故事》(Mina Tannenbaum)、《法國香頌di da di》(On connait la chanson)等片,下面要介紹的歌曲 « Je suis venu te dire que je m'en vais »就是曾經在雷奈導演的《法國香頌di da di》裡出現的一首歌。(附帶一提,Jane Birkin也在本片軋上一小角,並演唱Serge Gainsbourg寫給她唱的歌 «Quoi»,不妨注意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Je suis venu te dire que je m'en vais »這首詞句優美的歌曲的歌詞,其實是Serge Gainsbourg脫自法國象徵主義詩人Paul Verlain(即魏崙,就是與天才詩人韓波搞同性戀的那位)的名作 « Chanson d'automne »(秋之歌),原詩作也附在後面,供大家參考。
另外轉錄熊貓音樂網grandfumeur所寫,相當詳盡的關於Serge Gainsbourg的文章於後。
- Jul 16 Fri 2004 11:06
[轉]SERGE Gainsbourg的一生
(文/grandfumeur )
SERGE Gainsbourg,相較與YVES,別有另一番風格,他的身上薈萃了詩人的氣質,法國人的幽默,他的歌聲中我們能聽到他不羈,放蕩,反叛,愛情,希望,甚至性、酒精與煙草。。。他和他的歌反映了上個世紀的生活,他可以說就是我們的縮影。。。如果說YVES自始至終,與他夫人,是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同情者的話,SERGE,也許可以視作享樂至上的PLAYBOY,奇怪的是這截然不同的兩人,竟然都是令我癡迷的歌手。。。他是歌手,但也是作曲家,音樂家,作家,作詞家,演員,導演,甚至,畫家,他似乎極端的自我,他的文筆極端的個性張揚,如同他的歌曲一樣,有時庸懶,有時激昂。。。他的曲風似乎難以琢磨 jazz?CHANSON? java? Reggae? Rock?funk?實在難以歸類。。。是的,他也許就是那個時代的全部。。。也許我們可以從他的歷史來看看他與YVS殊途同歸的傳奇。。。
SERGE的父親Joseph, juif ashkénaze(後來改成法國化的姓氏後為Joseph Ginzburg),是沙俄時期小有名氣的鋼琴演奏家、音樂家、畫家,十月革命後與多數貴族一樣,為了逃離共產黨人的紅色專政(這讓我想起YVES 的共產黨父親受法西斯迫害無奈離開義大利的情形---有趣的對比),於1919年,攜妻子Olia Bessman及長子Marcel歷經艱險經伊斯坦堡輾轉來到巴黎,因為旅途的磨難,可憐16個月大Marcel不幸夭折。Ginzburg夫婦直到27年才有了第一個孩子,Jacqueline。之後,28年4月2日,Lucien Ginzburg出世了,這個男孩為全家帶來希望。隨後不久,這個未來的SERGE GAINSBOURG又有了個小妹妹,Lilianne。
與逃亡在馬賽的共產黨人的家庭類似,逃亡的前貴族家庭在巴黎的日子同樣不那麼容易。Joseph,為了生活,不能再研究他的古典鋼琴了,他不得不在酒吧,在夜總會,甚至小酒館裏當個JAZZ鋼琴手來維持全家以前完全不能想像的“悲慘”生活(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已經比YVES苦難的童年,不知要幸福幾許了。。。)
年輕的Lucien,受家庭的影響,首先學習古典鋼琴,然後是JAZZ鋼琴,象George Gershwin(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作曲者)早期的歡快的小品等等。。。比起11歲在鐵廠做工的YVES,LUCIEN並沒有覺得有多少快活。。。直到3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父親遇到了大明星Fréhel(30年代最紅的女歌星),她的風采給年輕的LUCIEN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並且,將他的注意力,由鋼琴引向了CHANSON。
- Jul 15 Thu 2004 10:33
於是我來到了這裡
從今天起,渣樂園就搬到這裡。Oui-design.(感謝站長的收留)
有點難過,也有點期待。
難過的是決定離開麥諾地,畢竟我在那裡認識了不少朋友,也畢竟累積了十幾萬字的內容,兩萬人次的瀏覽紀錄。
我喜歡那個地方,即使在它失去留言功能宛若孤島時我也不想裡開它,直到累積了整整一個月無法發表文字的苦悶,與直到我意識到我正經歷生命中的一個關鍵時刻,我才不得不如此決定,我必須另尋出路,同步紀錄下我留在台灣的最後這一個月的心情。
- Jul 15 Thu 2004 09:32
靜止在棕櫚樹上的狗
昨晚看到一則新聞,說是一隻為了躲避颱風的小貓,因為一時驚嚇而竄爬到高樹上,而後卻不敢下來,數天沒有進食,好心的學生在下面乾著急,最後請出雲梯車才解救了小貓的一則溫馨小故事。我一邊看這則新聞時一邊發笑,因為我不禁想起我高中時親眼看見的一件類似、卻扯上好幾倍的故事:
這是我七、八年前就讀師大附中時所見的真實故事,我記得相當清楚,那天是禮拜二下午第一堂數學課時所發生的,上課上到一半,我們就感覺到整個學校一陣騷動,由於太不尋常了,連數學老師都忍不住停止上課,跟大夥兒一起跑到教室外觀看。
當時我的教室在新北樓四樓,我們看到走廊的一端擠滿了學生,所有人都伸出頭往外看。原來是有一隻狗--姑且叫小黃吧,居然卡在離新北樓有數公尺遠的一棵棕櫚樹上,而那顆棕櫚樹的高度約莫有六、七公尺,幾乎跟新北樓四樓一樣高,而小黃--可憐的小黃,居然就卡在那棕櫚樹頂的樹葉窩心中,四腳騰空,只有肚皮穩穩地嵌在樹頂,偶爾強風一來,就隨著樹頂的搖擺而晃動,好不驚險!小黃動都不敢動,連叫也不敢叫,只見牠臉色蒼白、四肢微顫地俯視著我們。
- Jun 07 Mon 2004 09:09
幫傭阿玉
後來家裡漸漸有錢了,書店的事業也愈做愈大,從一樓擴張到二樓,我們三個小孩更是需要每天下課就回家幫忙。
其實老爸也有試圖請過人手,但大多數的人都做不久,一來是因為工作量大、工時又長,年輕人受不了;二來是因為沒有幾個人能忍受得了我老爸那古怪暴躁又封閉的性格,往往試做個兩三天就自動消失了。因此我們只有找一些鄉下遠房親友比較可靠的小孩來做幫傭,跟我們一起吃住,像一家人一樣。這些鄉下長大的孩子比較克苦耐勞,但是不好找,幾年下來換過好幾個,而阿玉算是裡面做過最久的一個。阿玉是我媽生母那邊一房親戚的女兒(我媽是養女),來我家幫忙的時候大概才二十歲左右。
她很聰明,而且會說話,也只有精明能幹的她不會被我爸挑剔,甚至還能在店裡無聊的時候跟我爸抬槓,逗他開心。而似乎就是因為她跟我那古怪老爸的感情太好了,好得不可思議,引來了一些閒言閒語。
像有一陣子我就常常聽我外婆(我媽養母)躲在他們背後陰著臉碎碎唸說啊這個不要臉的查某在誘拐你老爸啦他們之間有曖昧關係真是不知羞恥哪…。我外婆是個喜歡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亂的人(後來我發現我媽媽雖不是她生的,不過長期耳濡目染下似乎也盡得其真傳),所以我那時候雖然不太相信她說的話,但也因為年紀實在太小,還參不透我外婆其實是在怨毒阿玉是我媽生母那邊的人。
我們幾個小孩都喜歡取笑阿玉長得很像那時候主持「好彩頭」的陶晶瑩(陶子現在跟那時簡直判若兩人哪),眼睛小小的卻戴個大眼鏡,講起話來像連珠炮,而且笑聲好誇張,這樣的三八女孩怎麼看也不可能和我那個脾氣古怪性格保守的老爸有曖昧啊。老爸雖然平常待客和氣笑臉迎人,可是往往臉一轉過來就變了,雙眼佈滿血絲(他常常睡不好)目露凶光地瞪著我們,對我們小孩子除了吼罵著叫我們做這個做那個以外,好像就沒有其他的話可講了。我們小孩都怕他,從來沒有好好地跟他說過兩句話以上。(現在想想,好佳在那時我們一家人為了輪番顧店,從來沒有一起吃頓飯的機會,要不然一家人圍著桌子面面相覷戰戰兢兢地吃飯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
- Jun 01 Tue 2004 04:23
Joséphine Baker的兩個愛人

"J'ai deux amours",很喜歡的一首歌,第一次聽到是在Charlotte Avril"A gauche de l’amour"專輯(台灣取了一個很讚的專輯名稱--「麗都銷魂夜」),Charlotte Avril低沉磁性的嗓音唱起來很有味道,後來才得知這首歌的原唱者是Joséphine Baker,一位從美國到法國發展的黑人女性,從網路上看到她的照片後,這才想起好多年前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部介紹法國香頌歷史的紀錄片,其中就有這麼一位奇裝異服、喜歡鬥雞眼扮鬼臉的搞怪女黑人,我當初還以為她是什麼馬戲團的耍寶傢伙,沒想到她就是"J'ai deux amours"的原唱哪。下面的歌詞翻譯由於缺乏參考,有幾句是我臆測的,若有謬誤還請高手指正。
更下面附上一篇介紹Joséphine Baker的文章,仍然是從熊貓音樂網的音樂論壇裡轉錄的,作者是grandfumeur,感謝這位大陸同胞的熱心撰文,上次Edith Piaf的文章應該也是他所撰寫的,但由於網頁已經找不到,恕我無法確認。
右邊Joséphine Baker的照片原本有兩顆小葡萄乾(沒錯,是上空照,她有很多這種照片),為了保護未成年網友(其實是無聊好玩)做了一點馬賽克處理,但,因為圖片太小,似乎也看不出來。
- May 30 Sun 2004 04:15
在細碎雨聲中淹沒的寂靜
我喜歡下雨的台北。
像現在沒有壓力的生活中,我下午穿著雨衣騎摩托車上班,傍晚時分,再穿著雨衣騎著摩托車回家。
台北的雨中街景,一片濕漉漉的明亮。柏油路面反映出這個世界的倒影,傍晚的城市一片水藍。 我騎在路上細細品味這些光與影,讓思緒淹沒在細碎的雨聲中,安安靜靜地。
(這會是我去國後所懷念的。)
- May 17 Mon 2004 04:13
她將沙西米交給我而後驅車離去
或許是因為我剛剛吃飽一臉滿足地走過她面前,看起來特別和善,因此她才會叫住我:「欸,弟弟,弟弟,拜託一下拜託一下…」 (我心裡想,雖然我長得很可愛,但我已經二十六歲了,拜託不要再叫我低低了好不好…)她是一個中年婦女,在小巷子口,騎在摩托車上,車子沒熄火。
她從車子前方的籃子裡拿起一包食品紙袋和一瓶看起來是附送的紅茶交給我,指著隔壁的7-11說:「我兒子在裡面上班,拜託你幫我拿進去給他好嗎?」
「噢,他在櫃檯嗎?」(我心裡想,就差兩步路而已,幹麻不自己拿進去呢?)
「對,他叫盧伯軒,你跟他說這是從日本帶回來的沙西米…」(咦?我有沒有聽錯?)
- May 10 Mon 2004 04:10
每每遇到節日總是令我很困窘。
什麼節日都一樣。我覺得我這個人應該是得了一種還沒被發現命名的「節日恐懼症」。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總是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一個讓你難過的日子。
春節過年我不喜歡,我必須被迫留在家裡,幾年前是要整天顧店(我那頑強的老爸堅持三百六十五天不打烊),現在是大年夜當天全家匆匆趕回彰化老家跟祖母過一夜,隔天清早在祖宗牌位前燒個香,吃過早飯後,又全家匆匆趕回台北,隔天照常開店營業。
二月十四情人節,我沒辦法過,只有一個人哪要怎麼過。二十幾個年頭來都是強忍著悲傷照常度日。
- Apr 30 Fri 2004 04:05
小鳥歌后Edith Piaf的玫瑰人生

先聽聽這首歌,你一定聽過,但未必知道它的歌詞是什麼。再看看下面附錄的文章,你會發現這首由Piaf自己填詞的歌是多麼地...,嗯,炙熱。
♪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Des yeux qui font baisser les miens 他的雙眼吻著我的雙眼
Un rire qui se perd sur sa bouche 一抹笑意掠過他的嘴角
Voila le portrait sans retouche 這就是他最真切的形象
- Apr 10 Sat 2004 03:58
當人生荒涼至極的時候只能等待奇蹟
我盤腿坐在椅子上,看著我的腳掌內側的皮膚,佈滿細紋的表皮下面隱隱浮現紋身一般的青色靜脈。
原來我的腳是長這樣,我感到很陌生。
剛剛小便的時候,兩手拉下鬆緊褲,我低著頭等尿液流完,白色衣袖襯托下,才發現我的陰毛原來已經長得那麼長。
身體這個東西每天就跟著我在一起,我卻不怎麼認識它。
- Apr 02 Fri 2004 03:55
電話惡作劇
有一陣子我熱衷於打惡作劇電話,或許是面臨高中聯考壓力太大的緣故。
我會在半夜打那種不出聲的電話騷擾人,有的是隨機亂撥的號碼,有的是班上看不順眼的同學,有的是暗戀的隔壁班女生。我會連續打好幾次,直到對方一接起來就破口大罵摔電話為止。然後我才回以各種預先練習好的詭異笑聲。(比如巫婆式、小鬼頭式、三八阿花式、地獄回音式、低能兒式…) 接著樂倒在電話機旁,享受一種孤寂的快感。有一次我把這個低級的遊戲帶到學校分享,慫恿幾個死黨跟進。為了讓他們能預習這種樂趣,下課時我帶領他們到學校角落的公共電話亭,親自示範給他們看。
我投下五元硬幣,隨便播了一通市內電話。
嘟嘟嘟嘟,嘟嘟嘟嘟。
- Mar 23 Tue 2004 03:51
Bonsoir jolie madame
電影《偶然與巧合》的片尾曲( Hasard ou coincidence ,1998,導演為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一首很喜歡的歌。電影裡是重新翻唱的版本,這邊是Charles Trenet在1941年的原唱版。輕快溫暖的旋律,心情鬱悶的時候聽,特別能助人釋懷。
♪Bonsoir jolie madame 晚安美麗的女士♪
Paroles: Charles Trenet. Musique: Léo Chauliac 詞 : Charles Trenet 曲 :Léo Chauliac 演唱 : Charles Trenet
J'ai couru dans la nuit vers une humble chaumière.
J'ai couru dans la nuit de printemps
- Mar 19 Fri 2004 03:43
抽菸的日子
我大學有一陣子開始抽起菸來,雖然我猶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發下一紙「終生拒菸契約書」,羅列了各種抽菸的壞處,並且在最後一行有「某某某,發誓長大後絕不抽菸,宣示」的字樣,當時我抱著懷疑簽字了,因為不簽也不行,老師還等著回收。
我相信當年跟我一樣簽下那紙契約書的小朋友,現在應該有百分之九十九都不會記得這件事,大概只有像我這樣老實有良心的人會在花錢買下第一包菸的時候,還熊熊想起這段微不足道的小事吧。
但那只是年紀小時被逼迫下所作的事,就像小時候我媽媽問我長大要不要結婚生子,我理所當然的回答「要啊,長大後一定要結婚生小孩」一樣,都是在沒有足夠的人生經歷與獨立思考的能力下接受了大人的暗示所作的回答,現在的我未必需要遵照當時的承諾。然而當時的我為什麼會想抽菸? Hmm…Ahh…ㄟ…,我努力回想的結果,答案就是--只是想耍帥而已。看到電影裡的男女一邊抽菸一邊說話的成熟模樣,聽到張雨生的「沒有菸抽的日子」,就覺得應該試試,即使大家都說抽菸有多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