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randfumeur )
SERGE Gainsbourg,相較與YVES,別有另一番風格,他的身上薈萃了詩人的氣質,法國人的幽默,他的歌聲中我們能聽到他不羈,放蕩,反叛,愛情,希望,甚至性、酒精與煙草。。。他和他的歌反映了上個世紀的生活,他可以說就是我們的縮影。。。如果說YVES自始至終,與他夫人,是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同情者的話,SERGE,也許可以視作享樂至上的PLAYBOY,奇怪的是這截然不同的兩人,竟然都是令我癡迷的歌手。。。他是歌手,但也是作曲家,音樂家,作家,作詞家,演員,導演,甚至,畫家,他似乎極端的自我,他的文筆極端的個性張揚,如同他的歌曲一樣,有時庸懶,有時激昂。。。他的曲風似乎難以琢磨 jazz?CHANSON? java? Reggae? Rock?funk?實在難以歸類。。。是的,他也許就是那個時代的全部。。。也許我們可以從他的歷史來看看他與YVS殊途同歸的傳奇。。。
SERGE的父親Joseph, juif ashkénaze(後來改成法國化的姓氏後為Joseph Ginzburg),是沙俄時期小有名氣的鋼琴演奏家、音樂家、畫家,十月革命後與多數貴族一樣,為了逃離共產黨人的紅色專政(這讓我想起YVES 的共產黨父親受法西斯迫害無奈離開義大利的情形---有趣的對比),於1919年,攜妻子Olia Bessman及長子Marcel歷經艱險經伊斯坦堡輾轉來到巴黎,因為旅途的磨難,可憐16個月大Marcel不幸夭折。Ginzburg夫婦直到27年才有了第一個孩子,Jacqueline。之後,28年4月2日,Lucien Ginzburg出世了,這個男孩為全家帶來希望。隨後不久,這個未來的SERGE GAINSBOURG又有了個小妹妹,Lilianne。
與逃亡在馬賽的共產黨人的家庭類似,逃亡的前貴族家庭在巴黎的日子同樣不那麼容易。Joseph,為了生活,不能再研究他的古典鋼琴了,他不得不在酒吧,在夜總會,甚至小酒館裏當個JAZZ鋼琴手來維持全家以前完全不能想像的“悲慘”生活(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已經比YVES苦難的童年,不知要幸福幾許了。。。)
年輕的Lucien,受家庭的影響,首先學習古典鋼琴,然後是JAZZ鋼琴,象George Gershwin(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的作曲者)早期的歡快的小品等等。。。比起11歲在鐵廠做工的YVES,LUCIEN並沒有覺得有多少快活。。。直到3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父親遇到了大明星Fréhel(30年代最紅的女歌星),她的風采給年輕的LUCIEN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並且,將他的注意力,由鋼琴引向了CHANSON。
目前分類:香頌坊 (108)
- Jul 16 Fri 2004 11:06
[轉]SERGE Gainsbourg的一生
- Jun 01 Tue 2004 04:23
Joséphine Baker的兩個愛人

"J'ai deux amours",很喜歡的一首歌,第一次聽到是在Charlotte Avril"A gauche de l’amour"專輯(台灣取了一個很讚的專輯名稱--「麗都銷魂夜」),Charlotte Avril低沉磁性的嗓音唱起來很有味道,後來才得知這首歌的原唱者是Joséphine Baker,一位從美國到法國發展的黑人女性,從網路上看到她的照片後,這才想起好多年前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部介紹法國香頌歷史的紀錄片,其中就有這麼一位奇裝異服、喜歡鬥雞眼扮鬼臉的搞怪女黑人,我當初還以為她是什麼馬戲團的耍寶傢伙,沒想到她就是"J'ai deux amours"的原唱哪。下面的歌詞翻譯由於缺乏參考,有幾句是我臆測的,若有謬誤還請高手指正。
更下面附上一篇介紹Joséphine Baker的文章,仍然是從熊貓音樂網的音樂論壇裡轉錄的,作者是grandfumeur,感謝這位大陸同胞的熱心撰文,上次Edith Piaf的文章應該也是他所撰寫的,但由於網頁已經找不到,恕我無法確認。
右邊Joséphine Baker的照片原本有兩顆小葡萄乾(沒錯,是上空照,她有很多這種照片),為了保護未成年網友(其實是無聊好玩)做了一點馬賽克處理,但,因為圖片太小,似乎也看不出來。
- Apr 30 Fri 2004 04:05
小鳥歌后Edith Piaf的玫瑰人生

先聽聽這首歌,你一定聽過,但未必知道它的歌詞是什麼。再看看下面附錄的文章,你會發現這首由Piaf自己填詞的歌是多麼地...,嗯,炙熱。
♪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Des yeux qui font baisser les miens 他的雙眼吻著我的雙眼
Un rire qui se perd sur sa bouche 一抹笑意掠過他的嘴角
Voila le portrait sans retouche 這就是他最真切的形象
- Mar 23 Tue 2004 03:51
Bonsoir jolie madame
電影《偶然與巧合》的片尾曲( Hasard ou coincidence ,1998,導演為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一首很喜歡的歌。電影裡是重新翻唱的版本,這邊是Charles Trenet在1941年的原唱版。輕快溫暖的旋律,心情鬱悶的時候聽,特別能助人釋懷。
♪Bonsoir jolie madame 晚安美麗的女士♪
Paroles: Charles Trenet. Musique: Léo Chauliac 詞 : Charles Trenet 曲 :Léo Chauliac 演唱 : Charles Trenet
J'ai couru dans la nuit vers une humble chaumière.
J'ai couru dans la nuit de printemps
- Feb 21 Sat 2004 03:31
Venus Des Abribus--候車亭裡的佳人
Patricia Kaas據說是在Edith Piaf之後唯一能與席琳狄翁抗衡的香頌天后,她的嗓音低沉,略帶沙啞,但卻有說不出來的魅力和韻味。由她所詮釋的Edith Piaf名曲 « La vie en rose »是我很喜歡的版本,可惜網路上找不到試聽mp3的連結,這裡要介紹的歌,其實大家對它的旋律一定不陌生,因為它就是草蜢「半點心」的原曲--« Venus Des Abribus » 。
« Venus Des Abribus » 候車亭裡的佳人
演唱 :Patricia Kaas
- Feb 08 Sun 2004 05:15
Jardin d'hiver 溫室花房
這是我在法文課上第一首學到的歌,簡單的旋律與歌詞,卻能營造出淡淡哀傷的意境,很有味道。
演唱者Henri Salvador是一位殖民地來的黑人歌手,據聞在法國樂壇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我的法文老師很崇拜他,等我多認識他後再好好跟你們介紹。‘Jardin d'hiver’ 溫室花房
Henri Salvador /"Chambre avec vue" 2000
Je voudrais du soleil vert
Des dentelles et des théières
- Jan 12 Mon 2004 22:59
Paroles, paroles.

在網路上找到不少Dalida的歌,其中這首是由Dalida與法國知名影星亞蘭德倫(Alain DELON)所合唱的歌曲,噢不,亞蘭德倫並沒有唱,而是唸白。整首歌曲表現了女人對男人花言巧語的厭倦與不耐,而聽了亞蘭德倫襯底的口白,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人們都說法語是最浪漫的語言。
歌詞相當優美,我盡力將它翻譯出來,也希望法文高手給予指正。
- Jan 08 Thu 2004 04:51
Il venait d'avoir 18 ans 他將滿18歲

高中時的某個深夜,我在電視上無意間轉到一部電影,它充滿創意的場面調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讓我在隔天要考試的狀況下仍目不轉睛地將它看完。那部電影叫《米娜的故事》(Mina Tannenbaum) 。雖不是什麼經典名片,卻至今仍是我心中最愛的電影。它讓我喜愛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它的音樂,尤其是Dalida的那首"Il venait d'avoir 18 ans" 法文,當年的我完全不懂法文,對法國的認識也不超過課本上的敘述,更別說Dalida是誰了。
電影裡,Dalida的這首歌貫穿了整個故事,荷曼波琳傑飾演的米娜是在這首歌的背景下與好友艾德兒的感情發生裂罅,也是各自經歷風霜的多年後再度重逢,以為將可前嫌盡釋,卻因為艾德兒意外失約而讓飽受孤寂的米娜承受不了那最後一根稻草之重而徹底崩頹,在她自殺前轉開電視所看到的,就是Dalida生前演唱"Il venait d'avoir 18 ans"時性感絕倫又孤寒單薄的身影。
當年的我完全聽不懂她在唱什麼,卻被眼前這位性感歐巴桑低沉磁性的嗓音給迷住。多年來我一直想要知道這位歐巴桑是誰,然而在台灣卻不容易找到相關資訊。現在拜網路之賜,我終於查到她就是Dalida。她有一個製作得相當精美的個人網站,可以在線上收聽部分的歌曲。
我以這一年來學習法文的淺薄功力,嘗試翻譯"Il venait d'avoir 18 ans"這首歌。可以說,我會去學法文,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作這件事。
>>Dalida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