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oles: Charles Trenet. Musique: Jean Sablon 1937
autres interprètes: Jacqueline François, Isabelle Aubret, Patrick Bruel (2002)
Vous qui passez sans me voir 您對我視而不見
Sans même me dire bonsoir 甚至連道聲晚安都沒有
Paroles: Charles Trenet. Musique: Jean Sablon 1937
autres interprètes: Jacqueline François, Isabelle Aubret, Patrick Bruel (2002)
Vous qui passez sans me voir 您對我視而不見
Sans même me dire bonsoir 甚至連道聲晚安都沒有
前天去逛唱片行,正好聽到店裡在放Serge Gainsbourg的Sea, sex and sun,我跟老闆問起他的唱片,說我是他的big fan,老闆就順便介紹我一套Serge Gainsbourg過去的音樂錄影帶雙DVD,收錄了他從年輕到老在電視上的影像與訪談,總共四個多小時的內容,我二話不說當場就買了下來,衝回家看,果然沒讓我失望,我台灣的朋友有福了!
這首歌的歌詞真是痞到極點,不過我卻覺得Gainsbourg唱的那一小段旋律裡,暗含有一種悲哀的感情,跟歌詞無關,純粹是旋律的感覺。
這首歌另外有英文版,歌詞附在後面。
是法國老牌演員,也出過幾張唱片,這首歌是他晚年時的作品。
我很喜歡這首歌的背景鋼琴。
另外順便推薦一下這個法文的個人網站,裡面有不少經典法語歌的線上收聽(其實我有幾首歌都是跟她「借」的),我也從那裡認識了幾個不錯的歌手,大家可以直接過去聽個過癮。Maintenant je sais 如今我明白
Paroles: Jean-Loue Dabadie 1974
Jean Gabin
Claude François,這位法國的高凌風平時帶著阿珠阿花唱了不少動感舞曲(這裡可以看到他的Alexandrie Alexandra的MV),但沒想到唱起抒情歌也很動人,除了之前介紹過的Comme d'habitude,還有這首跟小女孩合唱的Le téléphone pleure,都是相當有感染力的歌曲。
這首歌是 Vol de nuit 夜間飛行 的desertrose兄介紹給我的,一聽就很喜歡。desertrose兄是我的前輩,幾年前就默默在寫關於法語流行歌曲的電子報,累積了不少數量,現在會慢慢將過去累積的東西放到blog上,各位喜歡法語歌曲的網友又多了一個好去處。
這首歌的翻譯也參考了desertrose兄的舊作,desertrose兄的翻譯傾向將情境表現完整,我則比較拘泥在字句的直譯,以後我們有寫到相同的歌曲大家可多作參考。Le téléphone pleure 流淚的電話
Claude François 1974
Allô? 喂?
這首歌是傳奇性的香頌歌手Jacques Brel最膾炙人口的歌曲之一。Jacques Brel來自比利時,卻在法國成名,是一位自己作詞作曲演唱的創作型歌手,他的演唱風格熱情感性,讓聽眾如痴如狂,不少作品曾被翻成英語歌曲。
在他事業高峰的時候突然宣佈退隱,於1978年為病魔所噬,從他去世前一年籌備的專輯樣碟,在推出前就被搶購一空的盛況,可看出他在歌迷心目中的份量。
這首歌詞很難翻譯,譯得不對之處請高手指正。Ne me quitte pas 不要離開我
Paroles et Musique: Jacques Brel 1959
Ne me quitte pas
提過這一首歌,是Serge Gainsbourg寫給France Gall唱的,卻因為內容影射口交行為,讓後來醒悟的France Gall氣得從此不再跟Serge Gainsbourg合作。
剛剛在找這首歌的圖片時,不小心發現這個網站,沒想到一點進去居然都是當年的電視MV!可以看到年輕的Serge Gainsbourg與France Gall合唱這首歌的MV,天哪!Gainsbourg真是帥爆了帥爆了!我曾在電視裡看過他Je suis venu te dire que je m’en vais這首歌的MV,更是帥到不行!
另一版更直接影射口交的MV。
Les sucettes 棒棒糖
據我的法文老師說,Léo Ferré是一位安那其主義者,他的作品常透露出對社會的批判與人生的反思,在法國是很受推崇的歌手、作家。
在巴黎的街上,我常常看到一張明信片,是三個中年人對著麥克風聊天的合照,我到後來才知道,這三個都是在法國人心目中相當重要的創作型歌手,分別是Jacques Brel (1929-1978), Georges Brassens (1921-1981) 與Léo Ferré (1916-1993),第一位是傳奇性的情歌王子,第二位是來自南法,作品充滿人道精神的民謠歌手,第三位就是今天這首歌的作者。那張照片是三位巨頭在1969年接受訪問對談時的合照,這裡有當時的照片與錄音(可惜我現在還不能完全聽懂)。
這首歌是Léo Ferré 1971年寫給Dalida演唱的,然而我聽過Dalida的版本,詮釋的並不好,虛虛浮浮的,沒有Léo Ferré自己唱出來的這種滄桑味道。Avec le temps 隨著時間
paroles et musique: Léo Ferré 1971
搖滾樂迷應該會很熟悉這份名單吧。
連我這個非搖滾樂迷聽得都快掉淚。
還是Serge Gainsbourg的作品,由Jane Birkin演唱。
最讓人心碎的是那一句:「(他們都)消失了。」
Ex-fan des sixties 六○年代的過時樂迷
這是一首痞子之歌,我從歌詞推想,這大概是Serge Gainsbourg給妹妹洗頭時的靈感,於是寫了這樣一首輕薄調情的歌。
歌詞裡的「cherche-moi des poux」直譯是「幫我找蝨子」,但還有另一種意思,就是「找我碴」,在這首歌的情境裡應該是指洗頭的動作,因此我就保留字面義。
果然厲害,連洗頭也可以寫出一首歌,雖然痞得要死,但實在很好聽。(有稍微改編歌詞的電視音樂劇版)
Elisa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是在《米娜的故事》裡,電影驚鴻一瞥地放了幾秒鐘Serge Gainsbourg的演唱會片段,唱的就是這首歌,但當時對Dalida比較感興趣,對那個頹廢老頭沒注意,只覺得這首歌很抑鬱,唱歌的人可能待會就要去自殺了。
然而我翻了一下歌詞,卻發現不是如此。
這首歌出自Serge Gainsbourg頗受讚譽的一張專輯"Histoire de Melody Nelson"(1971)(Melody Nelson的故事),這是一張「概念專輯」,裡面所有的歌曲都是在講一段跟Melody Nelson有關的故事,故事敘述者是一個中年男性,描述他對十五歲女孩Melody Nelson的愛戀,可說是伯納可夫"Lolita"的音樂版本,整張專輯以弦樂或電吉他襯底,融合古典與現代,推出當年雖然題材引起爭議,但卻一致獲得所有音樂人的讚賞。
封面可以看見Jane Birkin半裸著身體抱著布娃娃裝小女孩的樣子。
我猜想要不是Jane Birkin沒辦法裝得更年輕,否則他應該會把Melody的年紀設定得更小。
噢,所以後來他才會跟他十二歲的女兒唱「檸檬味的亂倫」來彌補這個遺憾吧,哈哈。
「L'anamour」在字典裡找不到,我想是Serge Gainsbourg自己發明的,把字根ana-(逆、反、倒)跟amour(愛情)結合成一個字,之前看到有人翻成「逆反的愛」,不知道是哪裡逆反了,我想翻成「錯戀」、「錯誤的愛」甚至是「孽緣」,大概還能表達這個意思。
事實上,L'anamour還有一個更大膽的意思,就是anal amour(肛門愛愛)的縮寫,我想這就是痞子Serge最原始的點子。
這首歌詞處處顯示了Serge Gainsbourg的幽默巧智,翻成中文後很難傳達那種幽默在哪,比如說最開頭的兩個句子吧,他其實在玩一種類似中文的對句,transit是過境,他找了個跟它很像的字transat(帆布折疊椅的俗稱)造了一個同樣結構的句子,而Bœing就改成同樣是交通工具又跟帆布有點關係的bateau(艇,筏)來替代,所以就成了這樣怪而有趣的句子。
還有像「Et je sème des grains de pavot sur les paves」直譯是「我散播罌粟的種籽在磚頭路上」,而「sur les paves」也是法語裡的成語,有「流落街頭的意思」,除了明講這是一段不能開花結果的愛情,也同時暗示了自己為此落魄潦倒,因此我們也才能明白歌詞為什麼會出現「過境室」、「派出所」這樣的場景。
這首歌是一齣法語音樂劇「Starmania」裡的歌曲之一,這齣音樂劇在1978年由加拿大詩人劇作家Luc Plamondon與法國音樂人Michel berger共同創作,推出之後大受歡迎,一直到今天還有演出,我自己是沒看過,但最近才發現有幾首喜歡的歌原來都是出自這齣音樂劇,大為驚喜。
這個版本是最初的原版,由當年演出Johnny這個角色的Daniel Balavoine所演唱,我是去年看Star Academy時,聽到後來的優勝者Gregory演唱才知道這首歌的。
歌曲中那段由極低到極高的旋律真是感人。
S.O.S. D'UN TERRIEN EN DÉTRESSE 一個憂傷者的求救
Paroles: Luc Plamondon. Musique: Michel berger 1978
Serge Gainsbourg 1984年與女兒Charlotte Gainsbourg合唱的充滿爭議性的歌。Charlotte是Serge與Jane Birkin的女兒(Serge在其他幾段婚姻中也分別育有兒女),當年只有十三歲,如今也是法國演藝圈裡的著名電影演員與歌手,我很好奇她自己後來怎麼看待這首歌,改天找到資料再做補充。
要特別說明的是歌詞中有一句「Naïve comme une toile du Nierdoi Sseaurou 有如Nierdoi Sseaurou的畫作那樣天真」Nierdoi Sseaurou是SERGE的文字遊戲,他把Douanier Rousseau反過來唸,我跟法文老師研究半天才解開謎題,至於他為什麼要反過來唸,我也不知道。Le Douanier Rousseau,台灣翻作盧梭 (Henri Rousseau,1844~1910),Le Douanier(關稅員)是他的綽號,他於1885年從巴黎一所收費站退休後,始全力作畫,因此得到這個綽號。別人常把他歸為「原始的」、「素人的」、「週日畫家」之列,其實他是不折不扣的專業畫家。在藝術上始終不逐時流,甘願寂寞地走著自己的路,形成天真純樸、真實稚拙的藝術風貌。最有名的作品為「獅子與睡著的吉普賽女郎」。Lemon incest 檸檬亂倫
1984 "Love on the beat"
Serge Gainsbourg duo avec Charlotte Gainsbourg
Inceste de citron 檸檬的亂倫
最近很喜歡這首歌,Françoise Hardy1968年演唱的作品,輕快中帶點blue的味道,歌曲背景的鼓擊、喇叭、弦樂等配合得天衣無縫,讓人一聽就忍不住想隨著節奏輕輕舞動。
這首歌似乎是先有英文版本「It hurts to say goodbye」,才被翻成法文版,法文版的歌詞是由我們的壞痞子Serge Gainsbourg操刀,歌詞有很明顯的Serge風格:文字遊戲,歌詞裡用了許多含有[ex]的詞彙,有些地方還故意將[ex]斷出來。
這首歌玩世不恭的音樂曲調也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Serge作曲的作品,事實上他只有填詞而已,但一提到這首歌,大家想到的還是Serge,這種直覺反射可以在Jane Birkin 2002年紀念其亡夫的專輯「arabesque」裡特別收錄這首非其作曲的歌看出(這裡有Jane Birkin版本的試聽)。我猜想或許當初這首歌的編曲也是由Serge Gainsbourg操刀的也不一定,因為編曲裡的音樂元素很像他的風格,而那正是吸引我的地方。
歌詞我只大概翻譯,有些地方也不太明瞭,改天去請教法國人後再做一次修改。
Comment te dire adieu 如何說再見
"IL ETAIT UNE FOIS",在法國1972~1978年的流行樂壇紅極一時,成軍數年間所發行的四張專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抒情歌曲,比如今天播放的"J'AI ENCORE REVE D'ELLE"(還是會夢見她)就是他們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
他們的曲風抒情浪漫,動聽悅耳,再加上樂團唯一女聲Joëlle Mogensen清純甜美的形象,擄獲當時許多少男少女的心,可以說他們的音樂特色就是那種對感情的純真專注。
然而由於女主唱Joëlle Mogensen與團長兼作詞者Serge Koolenn之間的感情因素,使得這個廣受歡迎的樂團在1979年面臨解散的命運,之後"IL ETAIT UNE FOIS"的三個主要人物Joëlle Mogensen、Serge Koolenn,與作曲者Richard Dewitte皆曾分別出片,卻跟所有解散的樂團一樣,再也無法超越最初的光彩。
J'AI ENCORE REVE D'ELLE 還是會夢見她( Serge Koolen/Richard Dewitte) 1975
"IL ETAIT UNE FOIS" "曾經"合唱團
Barbara(芭芭哈),人們都說她有個像巫婆一樣的大鼻子,卻有著奇異的美感。(我想到另一個Barbara—芭芭拉史翠珊,她也有個碩大的猶太鼻)
Barbara不喜歡照相,她的照片很少,也不上電視節目,因為她覺得自己很醜,她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唱歌的女人。
她有一頭黑髮,永遠一身黑衣,微微上揚的眼稍,神秘、冷漠,如貓一般的女人。
這神秘的女士已於九七年辭世,在她的後半生裡,除了歌唱事業,還有對預防愛滋病的努力,這裡有一個她的歌迷所做的個人網站,內容相當用心,蒐集了Barbara所有的專輯與歌詞,演唱會,歌劇,生平事蹟,朋友等等。
DIS, QUAND REVIENDRAS-TU 說,你何時回來?
這首Charles Trenet自己作詞作曲的歌,表現出活潑可愛的想像力,加上Charles Trenet生動的演繹,把一個原本可能讓人陷入憂鬱的雨夜唱得如此歡快熱鬧。
把他的歌曲列出來看,幾乎都有著同樣溫煦的撫慰力量,簡直是個療傷歌王呀。Il pleut dans ma chambre 我的房間下起雨
Paroles et Musique: Charles Trenet 1939
Il pleut dans ma chambre 我的房間下起雨
J'écoute la pluie 我聽著雨
這是今天上課聽到的歌,老師拿來讓我們體會法語連綿一氣的發音方式。
但其實演唱這首歌的女星是個德國人,叫Romy Schneider(找到她的德文網站,但全看不懂。),我跟她不熟,今天還是第一次知道她。這首歌就由是她主演的電影"Les choses de la vie"(「生活瑣事」1970)裡的歌曲,還不錯聽。La chanson d'Hélène 伊蓮之歌
Paroles: Dabadie. Musique: Sarde
Romy Schneider et Michel Piccoli "Les choses de la vie".
Ce soir nous sommes septembre 這是九月的夜晚
這是今天在聲韻課上聽的歌,Edith Piaf唱的歌似乎很多都是這種痴心女人的形象。
歌詞很簡單,老師會讓我們聽這首歌純粹是因為它的節奏與嘴型很適合讓我們練習。
說到法語的節奏特色,簡而言之有下面幾點:
一、重音在每句詞組(語意的最小成分)的最後一個音節,表現為較其他音節更長。
二、非重音音節的節奏為規律且等長。
三、發音必須注重連慣性(不能斷斷續續忽快忽慢),一段詞組一口氣連著說完,至句尾延長的重音節為一個段落。
這首歌非常有趣,從頭到尾其實只有一個旋律,聽來卻很舒服也不單調。
他的歌詞簡直GP(這個縮寫大概只有台灣朋友能解其意了)得讓人想揍他,卻又讓人忍不住想要稱讚他的才華。
他一開頭就說,他正讀著一封信,從後面的內容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被他拋棄的女子,在自殺前所寫給他的信。且從連篇錯字中猜得到,這女子應該是個外國人(是Jane Birkin給他的靈感嗎?)。
所以,我們的壞痞子Serge Gainsbourg,就一面用同樣的旋律唱著她的信,一面用尖酸刻薄的口吻來挑她信裡的錯字,對女子信裡所說的話無動於衷,一副事不關己,甚至還有點得意的樣子。
真是壞死了,討厭~,不過好有創意呀。
懂法文的人會發現,他的文字遊戲真是讓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