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覽室 (41)
- May 01 Mon 2006 18:09
MSN銘言錄
- Mar 07 Tue 2006 10:19
女人與六大洲
因為一個機緣,把架上擱置多年的《朱天文電影小說集》拿下來翻,裡面的電影,在我還沒懂事的時候就已經沒落消失。
大學有一陣子,我從一些文字敘述裡迷戀上「台灣新電影運動」這則讓我神往的傳說,到處尋找可以重溫這些影片的機會,也就是這個種子,才讓我碰到機緣,在大四那年就混進電影資料館去工作。在那裡,我把「台灣新電影」的相關影片全部看完,那段歷史與人物,我都如數家珍。
在我同齡的朋友裡面,幾乎沒有人可以跟我分享這段歷史的細節樂趣,沒人了解,沒人感興趣,更沒人看過其中的經典,「台灣新電影」這個詞,後來比較像「台灣黑電影」,讓人一聽就兩眼發黑。
我彷彿太早發現一個古蹟,它被掩埋得還不夠久,沒人相信它們的價值。啊,我不是要說「台灣新電影」的,這也跟李安得奧斯卡獎沒關係,我要講的是我看到《朱天文電影小說集》裡的一則笑話。
在說這則笑話前,還是介紹一下這裡面有哪些改成電影的小說,有《小畢的故事》、《風櫃來的人》、《安安的假期》、《童年往事》、《最想念的季節》、《尼羅河女兒》等篇,裡面除了《小畢》跟《最想念的季節》是由陳坤厚導演以外,其他都是侯孝賢導演。其中《風櫃》這部朱天文稱為賭寇的倉卒作品,從劇本完成、拍攝、上映到下片,前後才兩個月,卻是我最喜歡的侯孝賢電影。
朱天文與侯孝賢,若不是兩人之間惺惺相惜的情愫,很難想像這兩人怎麼會合作這麼久。兩個人的東西其實南轅北轍,比較朱天文寫的小說,跟侯孝賢拍出來的電影,根本是兩個味兒。
- Jan 31 Tue 2006 03:08
東尼瀧谷
- Dec 28 Wed 2005 23:45
「轉」波德萊爾,《巴黎的憂鬱》節選
的《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又名《小散文詩》(Petits Poemes en Prose),是一本被沙特譽為「捕捉現代城市生活之美」的遺世奇書。
幾乎與《惡之花》(Les Fleurs du Mal)出版的同時,波德萊爾開始在各種雜誌上陸續發表一些散文。按照詩人的本意,想寫的是「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音符的音樂」。這些散文日後以《巴黎的憂鬱》為名出版,共五十篇。他在作品中絕妙地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手法,具體而微地描寫城市中的眾生相如〈暮色〉、〈孤獨〉、〈人群〉、〈寡婦〉、〈賣藝老人〉和〈在淩晨一點〉等,透過其看似怪誕的抒寫,令人更深刻瞭解城市生活的內涵和城市人的內在心靈世界。
波德萊爾寫道:「這還是《惡之花》,但更自由、細膩、辛辣。」後世普遍公認,這些簡短的散文詩比《惡之花》更寬容、溫和。其中所淡淡流露的,更多的是詩人對美好世界的嚮往,以及對現實世界無可奈何的情感。「人群」
- Oct 28 Fri 2005 09:28
一片片的靈魂
在回應amoebayeh給我的留言時我說:
「我覺得所謂累世的累積,只是一種比喻。每個人身上所繼承的,不只是遠古的基因,還有文化裡隱含的思維結構,但那絕對不是某個遠世的自己的「靈魂」。如果說有靈魂,那也是在文化裡各種陰魂不散的「思維」、「情意結」,是一種透過口耳相傳,行為碰撞間留下的痕跡,一種「心理能量」。
可以這麼說:有時候我們被一件事打動,我們就多了一種「靈魂」,那就像突然多了一個「想像空間」一樣,可以有各種詮釋。」
amoebayeh提到了佛家的輪迴,我就順便記錄一下我對「靈魂」的看法。
由於感覺最近實在太花心了,昨晚睡前,臨時想要改變一下氣質,於是從書架抽了一本米蘭昆德拉《被背叛的遺囑》下來看。
- Oct 25 Tue 2005 01:00
[轉]因為你要聽
- Oct 13 Thu 2005 11:05
放牛吃草
第一次讀黃寶蓮的文字,很喜歡。這一篇講男女天性差異,妙絕。
「男人擁有女人之後才擁有了自己,他們跟女人結婚,把種子播在女人的子宮裡,就以為生了根,完成了使命,並相信女人一但有了孩子,就會跟著男人生生世世勞役。
男人這樣想得容易,說得容易,做得也容易,完成了任務之後,就離開播種的田地,開始流浪的旅程,尋找孤獨,這就是天性。
女人結婚後才失去自己。婚前,她們不斷尋找愛情,一旦結婚就把青春才智悉數奉獻給家庭,有了孩子以後,女人就落地生根,再也離不開家,從此沒有了自己。這是母性。
男人和女人從來就不是一樣的人。男人像孩子,任性而自私,栓他,就要走得更遠。女人的愛寬容如大地,放牛吃草,那個浪子就走不出你遼闊的土地。
- Sep 16 Fri 2005 11:28
人生是各種遊戲的集合
Alex Comfort的《性愛聖經》裡的序文:
「近來動物行為學興起,取代了心理分析學的理論,諮商人士才開始瞭解:性,除了原本的嚴肅意義之外,從遊戲玩樂中,更能獲得回饋。其實只要遊戲不是基於敵意、殘酷、不快樂或侷限,就應該好好地去玩。
性遊戲之所以重要,是它能夠傳達兩性平等的健康概念,因為男女皆可以在遊戲中當主人;主動不再是男人的專利,而女人也不再只能扮演被動的角色。性的互動,有時是一種愛的融合,有時又不妨變成彼此的「性對象」-在性關係裡所謂的成熟,除了兩相平衡,而非否決的態度外,還包括生理慾望的激揚。......透過遊戲,男性將停止自大霸道,以及企圖把性當成表演的習慣;女人則掌握主導權,不再像之前那樣以「要」或「不要」回應。假如能做到這些,男人與女人必能碰出火花,成為最好的朋友。」
- Sep 16 Fri 2005 06:48
「我都是老娘了,還叫我新娘!」
.今天在前往這本新書發表會的路上,想到這本書的主題就是K正在研究的題目時,不禁大大地嘆了一口氣。
「你怎麼了啊?」身邊的同事問我。
「唉,沒什麼...」
.唐諾在記者會上引用漢娜˙萼蘭的話:「只有從一個社會裡最邊緣弱勢族群的處境,才能看到一個社會的本質。」一個社會的素質如何,從弱勢族群怎樣被對待就可以看得出來。
- Sep 03 Sat 2005 21:21
幸福是自己編織的
「人類其實從來不曾真的在現實面前閉嘴過、謙虛過。那麼多人日復一日地夸夸其談,無非是想整理出、找出一個讓自己安心的美麗境界。這其實是對的,人在本質上非常容易因為欺騙自己而快樂,這正是我們常常覺得幸福的一個重要基礎。」
----林宜澐《東海岸減肥報告書》自序
- Aug 17 Wed 2005 10:43
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
巴斯卡(Pascal)名言:「人是一根蘆葦,卻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出自他所著的哲學隨筆集《冥想錄》(Pensées):
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這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毀滅他,只要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於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正是由於它,而不是由於我們所無法填充的空間和時間,我們才必須提高自己。因此,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道德的原則。
何謂思想?動物會不會思想?讓人類脫離一般動物範疇的思想特徵是什麼?
- Aug 13 Sat 2005 10:41
天地密移
今天來分享《列子》<黃帝篇>裡一小則文字。
粥熊即鬻(ㄩˋ)熊,是楚國的祖先,後人有托作《鬻子》一卷,也是道家的學說之一。
粥 熊 曰 : 「 運 轉 亡(ㄨˊ) 已 , 天 地 密 移 , 疇 (ㄔㄡˊ)覺 之 哉 ? 故 物 損 於 彼 者 盈 於 此 ,成 於 此 者 虧 於 彼 。 損 盈 成 虧 , 隨 世(生) 隨 死 。往 來 相 接 , 間 不 可 省(ㄒ一ㄥˇ) , 疇 覺 之 哉 ? 凡 一 氣 不 頓 進 , 一 形 不 頓 虧 ; 亦 不 覺 其 成 , 亦 不 覺 其 虧 。 亦 如 人 自 世 至 老 , 貌 色 智 態 , 亡 日 不 異 ; 皮 膚 爪 髮 , 隨 世 隨 落 , 非 嬰 孩 時 有 停 而 不 易 也 。 間 不 可 覺 , 俟(ㄙˋ) 至 後 知 。 」
- Aug 06 Sat 2005 13:09
祁止祥癖
張岱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出自《陶庵夢憶》的<祁止祥癖>,原文背後其實還有一段感人的同性戀故事: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余友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壬午,至南都,止祥出阿寶示余,余謂:“此西方迦陵鳥,何處得來?”阿寶妖冶如蕊女,而嬌癡無賴,故作澀勒,不肯著 人。如食橄欖,咽澀無味,而韻在回甘;如吃煙酒,鯁詰無奈,而軟同沾醉。初如可厭, 而過即思之。止祥精音律,咬釘嚼鐵,一字百磨,口口親授,阿寶輩皆能曲通意。乙酉,南都失守,止祥奔歸,遇土賊,刀劍加頸,性命可傾,阿寶是寶。丙戌,以監軍駐台州,亂民鹵掠,止祥囊篋都盡,阿寶沿途唱曲,以膳主人。及歸,剛半月,又挾之遠去。止祥去妻子如脫屣耳,獨以孌童崽子為性命,其癖如此。
我光看張岱短短幾百字的描述,就彷彿看了一部古代版的《春光乍洩》。張岱的癖,其實講的是一種深情。
- Jul 26 Tue 2005 11:24
悲心更微
《列子》是我很喜歡的一本古籍,雖然被學者定為魏晉時人的偽作,非戰國時代的列御寇本人或其弟子的學說記錄,但其題材之豐富、故事之精彩與結構之嚴謹,實在值得受到更多的注意。如第一章〈天瑞篇〉,裡面講的其實是宇宙論,作者對宇宙的想像與現今科學的實際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吻合之處;如〈周穆王篇〉,裡面有數篇關於心理學與夢境的案例分析;〈仲尼篇〉與〈黃帝篇〉談的是認識論,討論人與宇宙(道)的關係;〈湯問篇〉談的是人力的侷限;〈楊朱篇〉談的是條件命定論的思想……各篇皆有獨特的宗旨,並以「貴虛靜」與「持後」的一貫思想統一全書。
往後我將從裡面挑一些我喜歡的故事與言論來與大家分享。
下面這一則故事出自《列子》的〈周穆王篇〉,對於人類一廂情願的感情有深刻的諷刺,文字簡鍊,最後的「悲心更微」四字,饒有詩意。
- Jul 25 Mon 2005 10:17
偶爾從人生內裡飄散出來的氣味
芥川龍之介的名言:「人生不如一行的波特萊爾。」出自他自傳性質的一篇遺稿--《某傻子的一生》裡,這篇稿子以五十一則短文連綴出芥川人生的五十一個場景,每則短文數十字到數百字不等,有的重現他人生的重大事件,有的則像一張張感傷卻瑰麗的幻燈片,在我們的心影裡忽明忽滅。
第一則「時代」是這麼寫的:
那是一家書店的二樓。二十歲的他,爬上架在書櫃間的西式梯子,正在尋找新書。莫泊桑、波特萊爾、史特林堡、易卜生、托爾斯泰……
不久,黃昏已迫近了。但他仍然熱心地看著書脊上的字。排列在那裡的,與其說是書,毋寧就是世紀末本身。尼采、魏崙、龔固爾兄弟、杜斯妥也夫斯基、惠特曼、福樓拜……
- Jul 21 Thu 2005 11:13
淨化與排泄
芥川龍之介在格言集《侏儒的話》裡說:
「悲劇是對自己的羞耻行為敢作敢當。因此對千百萬人的共同悲劇,起著排泄的作用。」
這話是對亞理斯多德《詩學》的「悲劇淨化說」的一種註解:
「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種悦耳之音,分别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採用叙述法;借憐憫和恐懼來使這種情感得到淨化(Katharsis);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從而成悲劇,因而悲劇的衝突成了人和命運的衝突。」
- Jul 20 Wed 2005 16:56
孤獨的神
袁哲生有一則隨筆,講述自己國小時一段輕若鴻毛的經歷,在我讀來卻餘韻無窮:
「那是某個國小暑假的下午,我閒得發慌在住家二樓公寓的陽台上往下望,看見賣衛生紙的歐吉桑剛好從巷口彎進來了。
他騎著一輛老舊的三輪板車,弓著背慢慢地朝我騎過來,衛生紙雖然不重,但是堆得那麼高,想必份量也不輕。騎著騎著,三輪車愈來愈慢,歐吉桑的頭愈來愈低,不偏不倚,剛好騎到我面前的時候,三輪車完全停下來了。過了大約半分鐘,歐吉桑開始釣魚,我才確定他是睡著了,就在馬路中央。
他睡了大概三分鐘,之間沒有任何車輛經過,整個巷子,也只有我一個人看見。」
- Jul 05 Tue 2005 18:18
《十年後的台灣》
《十年後的台灣》
作者:楊照
出版:印刻
「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中共武力犯台,而在於快速地從全球化世界體系中被邊緣化。而更嚴重的是,我們失去了替為來作準備的習慣,未來思考在這個社會快速消逝中。」假如你對身處的這個環境感到無力,被日益淺薄短視、荒腔走板的台灣社會感到憂心,或許可以來讀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或許會讓你以為這又是那位自封的趨勢大師對台灣未來的無聊預測而感到反感,又或者對作者過去的某些作為不能認同而對它不屑一顧,那麼這絕對是一種遺憾,是台灣社會的遺憾。
- Dec 12 Sun 2004 19:00
克里希那穆提談慾望的形成
初來法國時,我只帶了三本中文書籍,一本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卷一:在斯萬家那邊》、一本是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第三本就是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講集《從已知中解脫》。
帶前兩本的目的,除了是個人珍愛外,另外也是想到時候買法文原版書籍來對照參看,一邊深化法文能力。而第三本的克里希那穆提,則是我帶來作為安定心靈、驅除心魔的法寶。
我接觸克氏著作的時間不過一年,在我心情憂鬱、思想窒礙時我總是默默讀他,他帶給我許多啟示與沈澱,教我看清自己的處境與侷限,他不是安慰你的憂傷,不是教導你如何思考,他只是像個朋友一樣,告訴你他對人生諸多事物諸多煩惱的觀察與理解。你會在他優美的文辭與綿密清晰的思路裡得到安定的力量,進而重新調整自己。昨天我又拿起克氏的《從已知中解脫》,我已經翻過許多遍,但每次看都感覺像是第一次看一樣,每次都有新的啟發。
昨天我隨意翻開這一頁,《從已知中解脫》p.63,映入眼簾的文字讓我立刻想起前幾天在唐諾那篇文章裡看到的一句歌德所說的話:「你真美好,請你駐留——歌德說,當你情不自禁講出這話,便是魔鬼梅菲斯特現身要拿走你靈魂的時刻了。」前幾天看到這句話覺得很有意思,但我一直不能參透其中真正的深意:為什麼當我們興起一種幸福美好的感覺時,反而會是我們靈魂最脆弱的時刻?
- Dec 07 Tue 2004 21:24
〔閱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唐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