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年後的台灣》
作者:楊照
出版:印刻

「台灣最大的危機不在於中共武力犯台,而在於快速地從全球化世界體系中被邊緣化。而更嚴重的是,我們失去了替為來作準備的習慣,未來思考在這個社會快速消逝中。」假如你對身處的這個環境感到無力,被日益淺薄短視、荒腔走板的台灣社會感到憂心,或許可以來讀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或許會讓你以為這又是那位自封的趨勢大師對台灣未來的無聊預測而感到反感,又或者對作者過去的某些作為不能認同而對它不屑一顧,那麼這絕對是一種遺憾,是台灣社會的遺憾。
這不是一本預言之書,而是一本「鑒往」之書,假如我們都能對過去的經驗誠實面對,理性分析並記取教訓的話,那麼它也會是一本開啟我們「知來」思考的書。
事實上這就是作者楊照寫作這本書的最大目的。
楊照除了是知名的新聞工作者以外,也是台灣重要的文學家、評論家。這本書在我看來,可說是他作為知識份子,對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長期深刻觀察之後,鑑於知識份子的良知與社會責任所寫下的一本「萬言書」,一本上書、策論,他所呈上的對象不只是權位者,還有所有對台灣社會仍保有珍惜之心的人民們。

這本書的序章與終章,作者以小說家之筆,分別描繪了台灣於2015年1月1日的兩種版本,第一種版本,讀來令人慘澹灰心,更讓人心驚的是,它的描述與近幾年的台灣實況相差不遠:政治意識型態的傾軋內耗、幼稚媒體的煽動、經濟的衰退、國際關係的孤立無援、貧富差距造成的騷動、人口持續負成長…這些都是台灣日益顯露的問題,真是讓人懷疑現在的台灣還能壞到哪裡去。
而位於末章的另一種版本:某一著重文化性知識性的雜誌銷量首度超過《壹週刊》、兩岸政體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前提下共榮共生、反托辣斯法、新移民法實施、某些高科技產業與文化產業取得東北亞的領導地位…這些描述聽起來似乎很像天方夜譚,但究竟是我們做不到還是我們不想做?與第一個版本相比,誰都知道哪一個是比較可能有前景的狀況。

未來或許無法控制,但可以規劃,規劃了不一定能成功,但不規劃一定不會進步,因為如此我們只會在世界洪流中隨波飄盪,冒著風險承受損害。
我們需要認清自己的條件、分辨真正的危機,才能做出正確的規劃。這本書的精神即在此。
楊照以他歷史學院的訓練與新聞工作的經歷,加上寫作者的敏銳,在書中針對兩岸關係、民主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產業和國家體制等不同面向進行全面性的思考,援引國際上的案例,分析檢討台灣幾十年來的重大政經文化事件,探究台灣現在處境與國際情況,並指出數條可能的道路。

十年後的台灣,這樣的題目聽起來或許太過堂皇,那麼你想過十年後的自己嗎?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只覺得相當汗顏,看到楊照對時局世勢的瞭解與分析,我覺得自己枉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還有許多知識與能力需要充實,只希望十年後的自己不再是一個渾渾噩噩的寄生蟲,能在對的位置發揮我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l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