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兩個禮拜去拜訪了一位女廚師,聽到她跟某個年輕音樂家乾兒子之間的故事。
這個年輕音樂家因為有天份,很小就被送去法國修習,而在法國很有影響力的女廚師與音樂家的媽媽是朋友,受託照顧小音樂家,她把他當自己兒子一樣寵,無論生活花費、表演比賽等,無不是她一手張羅牽線,讓小朋友無後顧之憂,能專心練琴。
然而久而久之,這小朋友竟變成除了音樂以外,什麼都不懂的人。面對瑣碎繁雜的世俗之事,放不下高人一等的自尊,又不能面對自己無能的自卑,只有一再依賴乾媽、其他的長輩,並把別人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他在長輩的羽翼下,一方面利用她們躲避與外界接觸的挫敗感,一方面又憎恨她們讓他如此窩囊,整個人愈來愈乖張,幾度以不合作的逃避態度傷了乾媽媽的心。

我眼前那位廚師長輩,恰恰與這位藝術家相反,她是一個積極進取,永不言敗的女強人,因為這樣無所畏懼與穩扎穩打的個性,讓她的事業、地位都有了讓人艷羨的高度。
這兩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她不怕丟臉,他很怕丟臉。
她因為承認自己先天的不足,面對別的人幫助或施捨,欣然接受並心存感激;而他從小被視為天才,活在眾人的讚賞中,當他與世界接觸,發現自己嚴重的不足,於是對自我存在的價值產生懷疑,面對他人的援助與施捨,他更感到內在灼熱的諷刺。
活在連他自己也看不清楚的存在狀況,內在的焦慮無從發洩,轉變成對週遭的否定,有意無意地對身邊人造成傷害。

這也是我父母那一代與我這一代人之間存在的某種關係類型。
他們那一代處在台灣經濟瘋狂上揚的年代,經歷過貧窮,讓他們更肯努力付出。那個年代,只要有付出就容易有好的收穫,因為機會難得,再怎麼丟臉的事,都願意硬著頭皮去做、去學習。到了我這一代,父母怕我們吃苦,總是寵著我們,放任的寵愛,養成我們某種不珍惜的心態:不珍惜物質,不珍惜學習機會,不珍惜時間,不珍惜所在位置,不珍惜人際關係...,也因此,我們某些人的人生,就在這樣的不珍惜中,蹉跎掉了。
當年紀愈大,愈要面對經濟的現實時,我們才發現我們跟上一代怎麼差這麼遠?
我們跟我們的夢想怎麼差這麼遠?

最近我對此特別有感觸,我承認我是個被寵壞的小孩,我不怪誰,只怪自己。
糟糕的是,今天整理房間時找到在法國的日記,已經有類似的反省,居然現在還是沒改變。
太過幸福的,頂多悲哀,不至於傷痛,才會下不了決心吧?

我看得很清楚,我一直都很不珍惜啊。
但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不是有一部片叫什麼...幫幫我,愛神。
幫幫我,小魚。(茄~又狗腿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l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