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年前的舊文。
原來為一系列的「破爛語錄」,是我模仿維根斯坦的語錄體哲學,我將它發展成樹狀圖的演繹結構,讓一個「命題」、「概念」可以從不同方向無限延伸辨証下去。並藉著這種「演繹結構」,記錄我對一個概念的思辯過程。
渣樂園第一次倒站後,因為設定層級結構很麻煩,一直懶得重貼上來。這篇是原本「破爛語錄」系列編號第12則,但我目前只找得到三則完整的,索性歸零。
最近希望能重新寫寫這種文體,因為覺得自己的腦袋愈來愈不靈光了,寫這種東西,可以鍛鍊腦力。
改名為「所謂的」系列,用來挖掘「語言符號」與「語意」的各種曖昧。
雖是滿紙荒唐言,偶爾也有靈光。這就是人生不是嗎?===================================
所謂的感情,不過是記憶的發酵罷了。
1.1最簡單的例子,當你很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無時無刻不思念他。你會把所有你們曾經共同經歷過的事不斷地在腦海裡重複播映,你會放大所有你們相處的細節,連每一次眼神的交會都歷歷在目。然後,即使那個人不在眼前,你也會覺得,我是多麼多麼地愛他呀。
1.2不只愛情,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如果沒有記憶的作用,都將不存在。我們不可能恨一個不存在於我們記憶中的人,就如同我們沒辦法殺掉一個沒有入侵到電腦裡面的病毒檔。
1.3感情,基本上是一種(「記憶」之間的)「化學作用」而非「物理作用」。它的主體一但經過作用就很難還原,不堪一再實驗。因此我願意稱它做「記憶的發酵」。
原來為一系列的「破爛語錄」,是我模仿維根斯坦的語錄體哲學,我將它發展成樹狀圖的演繹結構,讓一個「命題」、「概念」可以從不同方向無限延伸辨証下去。並藉著這種「演繹結構」,記錄我對一個概念的思辯過程。
渣樂園第一次倒站後,因為設定層級結構很麻煩,一直懶得重貼上來。這篇是原本「破爛語錄」系列編號第12則,但我目前只找得到三則完整的,索性歸零。
最近希望能重新寫寫這種文體,因為覺得自己的腦袋愈來愈不靈光了,寫這種東西,可以鍛鍊腦力。
改名為「所謂的」系列,用來挖掘「語言符號」與「語意」的各種曖昧。
雖是滿紙荒唐言,偶爾也有靈光。這就是人生不是嗎?===================================
所謂的感情,不過是記憶的發酵罷了。
1.1最簡單的例子,當你很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無時無刻不思念他。你會把所有你們曾經共同經歷過的事不斷地在腦海裡重複播映,你會放大所有你們相處的細節,連每一次眼神的交會都歷歷在目。然後,即使那個人不在眼前,你也會覺得,我是多麼多麼地愛他呀。
1.1.1然而如果老天跟你開個玩笑,讓你突然發生一次嚴重車禍,而且剛好傷害到腦部,使你喪失所有你和他相處的細節(記憶),那麼當你醒來時,那個人對你來說不過是個陌生人罷了。所以說,愛是什麼呢﹖1.1.1.1愛就是時間與記憶的累積。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我們如何地不喜歡某位相處很久的人,但當我們失去他,回想起他時,我們都還是不得不承認:少了他,我們的生命就空缺了一大塊。從某個角度而言,我們的確是「愛」他的呀!
1.1.1.2如果說愛是時間與記憶的累積,那麼為什麼這世間會有「一見鍾情」這種事呢﹖他們之前並沒有相處過啊﹖1.1.1.2.1問得好。一見鍾情的男女雖然沒有與對方相處過,但事實上他們一直在與「對方的幻影」相處。他們一直在默默預設這個「對方的幻影」的品味、談吐、外貌…種種條件,總而言之,就是一種「共鳴的頻率」。當他們運氣好,在某一個恰巧的時間點上遇合,所謂的「一見鍾情」就產生了:原來妳也喜歡這個,原來你也喜歡那個!妳的想法跟我好契合!而他們感情的基礎,還是來自過去記憶的累積。
1.2不只愛情,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如果沒有記憶的作用,都將不存在。我們不可能恨一個不存在於我們記憶中的人,就如同我們沒辦法殺掉一個沒有入侵到電腦裡面的病毒檔。
1.2.1所以,感情,是要有對象的。有時候你覺得莫名其妙地傷心難過起來,那只是因為你沒注意、或不願面對引起你這種感情的對象而已。
1.2.2然而「記憶」是什麼﹖我告訴你,「什麼」,都是記憶。包括你現在正在閱讀,你不但用了所有的學習語言文字的記憶,也用了學習電腦使用的記憶,更有你生命歷程當中所有可以對應到這些文字的往事的記憶。而且,這一次的思辯,也終將成為你往後的記憶,儘管可能很微弱(先謝謝你讀到這)。1.2.2.1像那一句老話︰「嬰兒的心靈有如一張白紙」,我也可以說,人類的心靈就像顆巨大無比的硬碟。從你在母親的肚子裡,就已經開始在記錄東西了,一直到現在。我們的心靈比電腦高級的地方就在於︰我們除了有影像檔、聲音檔、文字檔、程式檔(所有的意識型態都是一種程式)外,還有嗅覺檔、味覺檔、觸覺檔,以及一個未知的、最終的CPU—「意志」。總之,不要懷疑,每個人的心靈都是巨大到你無法想像。1.2.2.1.1我們所有大大小小的經驗,都將退化成為我們巨大的心理背景(background),成為我們思考、做決定的諮詢對象。
1.3感情,基本上是一種(「記憶」之間的)「化學作用」而非「物理作用」。它的主體一但經過作用就很難還原,不堪一再實驗。因此我願意稱它做「記憶的發酵」。
1.3.1酵母菌就是各種「意識型態」、「價值觀」,當我們選擇(接受)用什麼樣的姿態來面對「記憶」中的人事物,就決定了感情的味道。1.3.1.1「意識型態」、「價值觀」是一種更高級的記憶形式。它存在於「個體」之上,流傳於世世代代的「個體」之間,成為「集體潛意識」,是「個體」與「個體」之間溝通的基礎。拿網路來比擬,它就是各種流行的檔案格式,有強勢的格式、弱勢的格式,也有最終會被淘汰的格式。1.3.1.1.1人類的感情世界充滿各種意識型態與價值觀,通常,我們在還沒有能力體驗感情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被「標準化」了,這個社會與父母會教我們怎樣的想法才是對的,才是會被大家接受的,我們遂趨於同一。
1.3.1.2我們並不「只」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意願去快樂悲傷,我們是被經歷上萬年演變的「意識型態」、「價值觀」驅動著去快樂悲傷。我們並不是我們,因為我們並不只是我們。為什麼我們要愛我們的同胞?為什麼我們要愛國?這都是歷史慣性的遺跡。
1.3.2我們的感情形式一但成形就難以恢復,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就如我到現在還是無法克服我對蟑螂的恐懼,以及,我對親密關係(廣義)的恐懼。1.3.2.1更可悲的是我們在生命的初期並無法選擇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環境造就了你的感情形式,你的感情形式就是你自己最大的侷限。當我們沉溺在我們習慣的感情形式當中,悲劇將不斷地重演。1.3.2.1.1可喜的是,我們並不是只會複製的機器,我們能夠察覺「形式」,而非依照形式行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