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書店看到了這本新書《廢墟本》,一方面讓我驚艷--原來我曾經想做的書已經有人做過了;一方面又讓我佩服麥田出版社居然敢出這樣的書,果然文學性較深的出版社受市場主流價值的牽制較小,有較大的包容性與實驗性。

我是一個「廢墟控」,或者更根本地說是個「頹廢控」,任何帶有頹廢敗亡老舊氣味的人、事、物,特別容易吸引我,得到我過度氾濫的欣賞與同情。

我曾經夢想著要做出一本書,找一位擅長廢墟攝影的朋友合作,比如「明確的來說」的mena,她的廢墟攝影讓我很有認同感,而我就把這些廢墟場景當做舞台,寫下我幻想中曾在這些場景發生過的荒誕故事,或者它們引發我的一些幽微的思考。
可以說是一本攝影+散文集,不過這樣的想法在我愈來愈了解台灣出版市場後便漸漸遺忘了,因為出這本書賠錢的機率是百分之九十。

麥田的這本《廢墟本》,題材與封面很吸引我,我注意到他的書系名是「廢」,似乎之後會出一系列頹廢美學的相關書,真了不起。唉,這正是我想做的東西呀,一些無以名之、帶有奇怪魅力主題的出版物。

不過翻開《廢墟本》,它的照片與文字居然沒有任何一種吸引我。照片的廢墟味道不夠強烈,有可能是排版的關係,圖片是像雜誌一樣的排版,而非像攝影集,無法讓某些獨具魅力的照片得到應有的位置。
文字也比較偏向報導式,比如這些廢墟的真實歷史,少了主觀的想像與文字魅力,對我來說,這樣的筆調根本無法讓我想要深入品嚐這些廢墟,因此我並沒有把這本書帶回家,相當可惜。

作者是日本出版界的編輯與攝影,他們是應某雜誌社的專欄而做這個主題,而且也做了十年了。日本人真的很有趣。

前幾天騎單車,經過一條的未建置好的單車道,荒煙蔓草中,我看到了一個廢棄的旋轉木馬、摩天輪,似乎是我小時候去過的兒童樂園?
我只恨我的相機不好,攝影技術不佳,最重要的是膽子不夠大,不敢翻進去拍照。
有人知道這個地方嗎?它目前的狀況是如何?在它改變這種頹敗狀況前,我一定要溜進去拍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l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