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從對岸網站轉載過來,原文在此「Chanson——三萬英尺的偉大香頌 其實就是流行」,非常值得參考,怕資料不見,故轉載於此。許多歌曲過去我已經介紹過,並會盡量把網路找得到的資源連結整合起來,往後陸續把這些歌補齊。
============================================================

香頌來自法語“chanson”一詞,本意為歌曲。在國內,大部分人經常接觸到的法語歌曲都是Celine Dion類型的。此詞被翻譯成中文後,就只限於大眾流行歌。我們甚至可以在一些報刊上看見“香頌天后”這一說法。事實上,這與中文裏說“歌曲天后”無異,類似的用法並無實際意義,還不如說法語流行歌天后來得實際。
  由於語言的限制,法國音樂在國際樂壇上一直寂寂無名。大家能說隨口說出來的一兩支樂隊,來來去去不過於AIR,Deep Forest。這類音樂不是以英語為歌詞,就是乾脆沒有歌詞,否則也難以走出國門。筆者在法國的感覺是他們在中國遠比在法國有名氣。在這些樂隊的本家,AIR稍微要比Deep Forest的名字響亮些,大部分法國人都不知道後者的存在。
  從去年開始,法國各大無線電視一到週末,就不停地開設五花八門的獎項。最流行20大歌手、最有趣電影片段前100名、最有趣電視直播片段前100名、歷史上最具影響力歌曲前100名……事實上,這類節目大多換湯不換藥,來來去去都是那麼些歌曲和歌手,換得最多的是排名。評獎目的通常只有一個,讓更多的觀眾通過手機短信投上一票。
  以下7位歌手可說是法國香頌的靈魂人物,其著名歌曲可謂逢獎必得的金曲。在最近的法國國家電視臺“最偉大的20首香頌”評選中,他們的代表作均再次入榜。只可惜很多歌手都已魂歸天國,不能親臨現場。但無論如何,借著這樣的一張榜單,喜歡過他們歌曲的人會再次念起遠去的歌者,而對香頌關心甚少的人,也能順便聽一聽和香頌有關的其人其歌其八卦。Claude François
  入榜歌曲:comme d'habitude (my way)
  克勞德•佛朗索瓦(Claude François)是法國樂壇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當時法語裏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意為專門為佛朗索瓦伴舞的女孩。去年,一部紀念他的喜劇音樂電影在法國大獲成功。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其影響有如羅大佑或是崔健,因為音樂而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只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一代巨星會在最當紅時期,因為換一個浴室燈泡而觸電身亡。

Johnny Hallyday
  入榜歌曲:que je t'aime (只愛你)
  光看照片,誰能想到這位歌手已是62歲高齡。流行樂壇的常青樹——強尼•哈裏代 (johnny hallyday)在國際樂壇上算是法國歌手裏的代表人物。雖然2002世界盃足球賽法國隊表現叫人失望,但是隊歌演唱者強尼借此機會又再掀起一股強尼潮。他于1940年代出生於比利時,十多歲起已經開始演藝生涯,音樂風格影響法國老中青三代人。當被問到“常青”的秘訣,他的回答是堅持自己原則,不隨大流。
  的確,幾十年來,他的音樂風格從憂傷抒情到憤怒搖滾,歌聲中總是充滿男子大丈夫氣概。近幾年來,法國的男新人歌手多為媒體批評的奶油小生,於是老強尼繼續吃香,繼續走紅。
  強尼•哈裏代早期離異,其子大衛•哈裏代(david hallyday)也是小有名氣的流行樂手。10年前老哈裏代與一法國名模再婚,不過一直未曾生育。最後夫婦倆決定向法國總統希拉克要求加速收養一名越南孤兒,果然如他所料,引起法國媒體一陣軒然大波。

Edith Piaf  入榜歌曲: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l'hymne a l'amour ( 愛的頌歌)
  埃迪特•皮亞芙(edith piaf)是20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法國歌手。
  1915年12月19日,她出生於巴黎郊區的一個衛星城市—美麗城(Belleville),亦即今天法國第二大華人聚居區。儘管距她去世已有60多年,今天人們依然可以在美麗城街72號的一個牌子上看到這樣的銘文:“埃迪特•皮亞芙就是在這座建築物的臺階上第一次看到了這個世界。”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是她留給世人眾多歌曲裏最膾炙人口的一首,連爵士巨匠 Louis Armstrong都說這是他的心頭好。
  埃迪特•皮亞芙一生中與幾位圈中人相戀。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是伊夫•蒙當(Yves Montand)和查理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當時伊夫只是一們普通的年輕歌手,多虧埃迪特•皮亞芙廣闊的交際圈,他也開始走紅。玫瑰人生裏唱的“他是我的,我是他的,一生伴侶”,講述的就是兩人的感情。可惜最後他們還是以分手告終。之後,皮亞芙開始進軍美國樂壇,不久便大獲成功。可惜的是,她的後半生沉迷於酒精和毒品,最後於1963年在戛納去世。
  2003年10月11日,為了紀念她逝世40周年,巴黎市政府決定鑄造一尊塑像,放在距離她出生醫院(de l'hospital Tenon)不遠處的埃迪特•皮亞芙廣場上。
  
Yves Montand
  入榜歌曲:les feuilles mortes(秋葉)
  伊夫•蒙當(yves montand),這位歌迷影迷眼中的法國藝人,于1921年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附近。不久後,父母為逃避墨索里尼的獨裁,定居於法國。伊夫是典型的義大利男人,天生風度翩翩,說是情場浪子也不為過。他的初戀情人是埃迪特•皮亞芙,後來是名演員Simone Signoret,可惜佳人於1985年去世。伊夫平生作品都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更在參演的電影中明確過表示自己左派的政治立場。他憑《戰爭終了》(La Guerre Est Finie )、《大冤獄》( L'Aveu) 和《戀戀山城》( Jean de Florette) ,三獲最佳演員獎。
  值得八卦的是,伊夫在將近70歲時才第一次為人父,可惜幾年後便辭別人世。幾年前,曾有一年輕女孩自稱是其私生女,弄得入土已9年的伊夫最後要被司法部門開棺驗屍,引起社會嘩聲一片。

Charles Aznavour
  入榜歌曲:la bohème (漂泊)
  查理斯•阿茲納吾爾(charles aznavour)在法國樂壇上已經是老頑童級人物。80多歲高齡,他仍然活躍在音樂界。查理斯出生於巴黎的一個阿爾巴尼亞籍藝術家家庭,父親是古典演唱家,母親是演員。為了維持生計,他的父母在巴黎的huchette路開設一家音樂餐廳。耳渲目染,日積月累,他從小在充滿詩意和音樂的環境中成長。9歲時,他通過一家著名演藝公司的面試,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但是,成功並沒有隨之而來,直到上世紀40年代,與香頌天後埃迪特•皮亞芙的合作才給他帶來等待已久的讚譽。在查理斯長達60年的音樂生涯中,他共產740首歌曲,其中法語350首,英語150首,8張西班牙語專輯,7張德語專輯。這位高產的老頑童,也因此被CNN和《時代》評為和貓王、Bob Dylan齊名的20世紀最偉大流行音樂家。

Florent Pagny
  入榜歌曲:savoir aimer (懂愛)
  1961年,佛洛朗•盤尼(florent pagny)出生於一個法國東部的普通木工家庭。早在11歲的時候,他就和當時的名歌手密歇爾•沙度(Michel Sardou)合作,更於16歲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作“N'importe quoi”。當時他創作這支歌曲只用了一個夜晚,卻開始了驚人的竄紅。上世紀80年代末,一曲翻唱克勞德•佛朗索瓦的“Comme d'habitude”讓他獲得當年法國國家電視臺的音樂大獎。
  年輕時候的佛洛朗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循規蹈矩,反而是近年來,他的形象逐漸開始向憤怒中年靠近:鼻環、大黑皮靴、有色眼睛加以一頭黑非洲式髮型已經成為他的招牌,新作“懂得愛人”(savoir aimer) 也是近年來膾炙人口的TOP ONE法國流行歌曲,各大新秀歌唱比賽無不將其作為翻唱的經典試音軸。

Serge Gainsbourg  入榜歌曲:je t'aime, moi non plus (無法再愛你)
  法國的著名電影製作人和音樂製作人塞格•甘斯柏格(Serge Gainsbourg)有“樂壇壞孩子”之稱。佛洛朗•盤尼的叛逆與他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塞格的一生在煙草和酒精中度過,甚至是在電視臺的現場採訪節目中,他無視禁煙規定,照抽不誤。每一次出現,所到之處,總能引起滿城風雨。很多法國人忘不了,在一次電視節目中,塞格出言不遜並且用火機當場燒掉一張500法郎大鈔的情景。他那一向放蕩不羈的浪子性格讓人疑心他一生從沒有過清醒的時候。到底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別的,恐怕只有身在天堂的他自己才明瞭。另外一則值得一提的花絮是,塞格的前妻兼合唱者jane birkin是英國人,曾出演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中女傭人一角。


  “法國最偉大的二十首香頌”榜單:
  1 comme d'habitude (my way) claude francois 1967 / 1968
  2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edith piaf 1946
  3 ne me quittes pas (不要離開我) jacques brel 1959
  4 les feuilles mortes (秋葉) yves montand 1948
  5 l'hymne à l'amour ( 愛的頌歌) edith piaf 1947
  6 et maintenant (現在) gilbert bécaud 1961
  7 pour que tu m'aimes encore (為何你還愛我) céline dion 1995
  8 la mer (beyond the sea) “(海) charles trenet
  9 c'est si bon (美好) yves montand 1948
  10 l'envie d'aimer ( 愛的渴望) daniel levy 2000
  11 je t'aime, moi non plus (無法再愛你) serge gainsbourg & jane birkin 1969
  12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不,毫不後悔) edith piaf 1960
  13 savoir aimer (懂愛) florent pagny 1997
  14 marcia baila ”(馬西亞。貝拉) rita mitsouko 1985
  15 quand la musique est bonne ( 當仙樂飄飄) jean-jacques goldman 1982
  16 c'est écrit(記錄) fran is cabrel 1988
  17 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 (愛的灰燼) charles trenet 1942
  18 la bohème (漂泊) charles aznavour 1965
  19 que je t'aime ( 只愛你) johnny hallyday 1969
  20 foule sentimentale (浪漫的人們) alain souchon 19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l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