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某位總裁立志推廣台東觀光以後,才來一年半的我也能感受到台東的急速轉變。

當然,總裁沒有那麼偉大,不是他一人之力造成這些轉變,他只是在"對的時間"登高一呼,加速推了一把,台東十幾年來累積的能量,就一下子綻放開來。

轉變的徵兆:

民宿如雨後春筍冒出--今年以來,光我所住的都蘭,就有五家新民宿與背包客棧,更別論台東海岸沿線。這麼大量的民宿到底是好事還壞事?

指標性的"鐵花村"出現--今年台東市出現了「鐵花村」,一個專業的音樂表演空間,將成為文化展演與交流的新據點。面對愈來愈多的觀光客,這個具有台東特色的據點也象徵台東多年來累積的音樂能量「準備好了」。

蘭嶼觀光人潮的湧現--我曾去蘭嶼打工一個月,聽聞蘭嶼短短兩三年內,觀光客幾乎是以倍數成長,民宿、觀光商店也逐漸改變蘭嶼傳統的地貌,讓人擔憂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綠島?

沿線BOT案蠢蠢欲動--環評沒過的美麗灣飯店據說死灰復燃,各大財團看準台東商機,可預計又將大展身手。

 

以上的好好壞壞,都說明台東的轉變好像都脫離不了「觀光」兩個字,事實上這就是問題所在,「觀光」兩個字代表了一種經濟力取向的思維,這真的是台東要走的方向嗎?

「觀光客」與「旅人」不一樣。

「觀光客」是以金錢消費為旅行的手段與目的,因為他們是來「提振」你們的地方經濟,要大爺來這裡消費,你們就要拿出「好產品」,如果產品「不夠水準」、服務「不夠周到」,大爺我就可以大肆抗議,甚至謾罵污辱。消費行為是他們旅行的最大目的,而不是放空自己,重新出發。他們帶著都市的習慣與價值觀而來,只是換個地方宣洩。

「旅人」則非常不同。旅人通常是謙卑的,安靜的,慢慢的,他們只是觀察,不會喧嘩。他們用一種開放的態度看待並接受眼前的一切,臉上有微笑,而不是怒氣沖沖。

觀光客是快速的,旅人是慢的;觀光客只待個半天一天,旅人則會待上更長;觀光客通常是一大群,旅人則形單影隻;觀光客會留下垃圾,旅人會帶走(至少會丟進垃圾桶);觀光客只跟自己人聊天,旅人則會坐下來等人來跟他聊天;觀光客通常是來參加曇花一現的「活動」,旅人則等待不期而遇的驚喜;觀光客通常失望地離開,旅人則大多約定不久還要再來;觀光客什麼都沒得到,旅人私底下卻是收穫滿滿。兩種人的差別其實只在於懂不懂得「尊重與欣賞」而已。

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到底會不會變成另一個墾丁?沒人知道,但如果「觀光客」愈來愈多的話,答案將會是肯定的。

如果你知道親友想來台東玩,請先跟他們分享觀光客與旅人的差別吧~

因為這裡真的沒什麼好「觀光」的,千萬不要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l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