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又到,文化界可以做什麼事?
我看到最有創意的,無疑就是郝明義發起的「我們的希望地圖」活動。

這一次總統大選真的非常重要,連文化人都不缺席,但這一次文化人參與的姿態與過去有很大的差異,過去我們看到的是某些文化人直接了當地表明立場,上造勢舞台聲嘶力竭地為候選人站台,這一次我看到新的文化人臉孔出現,他們也企圖發揮影響力,但採取的是更為成熟也更有創意的方法。

何飛鵬上節目談對新總統的教育政策期待,郝明義發起「我們的希望地圖」,喚醒公民的自覺,讓人覺得這一次的選舉好不熱鬧,它的關鍵性不言可喻。

選總統,選的是希望,選的是未來。
但我們的希望是什麼?
候選人真的知道嗎?你自己真的想過嗎?還是漠不關心,任由人牽著鼻子走?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地圖」的用意,顯現公民自覺的力量。
當然,採用網路模式來表現只能吸引一部分階層的人參與,它的影響力有限,也只能反映部分階層人的想法。(況且網站功能設計的親和度不夠高。)
但這是一個「象徵」,這樣的活動模式象徵了民主精神,也表現了民主的素養。

我在希望地圖寫的是給新總統的話,標題是「品格」:
政治人物是社會風氣的表率,期待新的總統器度寬宏,要有口德,多說好話,多作好事,以身作則,社會自然充滿希望、朝氣與自信,國力自然提升。

我希望將來的總統是一個會給人正面、陽光、安寧力量的人,而不是經常製造負面新聞、負面形象、扭曲他人成全自己,會讓人焦慮、感到可恥的人物。

咦?我說得太明顯了嗎?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l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