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文巷昨天下午心血來潮,想藉一本書,一個老朋友,度過一個悠悠的下午,便帶著詹宏志的《人生一瞬》,跑到六張犁站附近的「瓊文巷」去。
這是我第一次到「瓊文巷」,為什麼是它?

理由一,它的名字很好聽。
理由二,我已經好幾次想去卻忘了。
理由三,因為我認識店娘,而且很久沒見了。

最後一個才是重點。
上個禮拜在破報的分類廣告看到他們辦跳蚤市場的活動,才又想起了Tseng。
Tseng是我幾年前在電資館工作時認識的,她是我們網站的視覺設計,很年輕又有才華。
當初是前主管小荷馬跟我說Tseng開了這家店,而且店名叫「瓊文巷」,我覺得這個名字美呆了。那時我就想,我一定要親自問問她怎麼想出這個名字的。

於是昨天下午我到了那裡,先在門口抽根菸,Tseng在裡面想,那個人是我嗎,可是我應該不會抽菸的吧?
所有看到我抽菸的人都認為我不像會抽菸的人。
我進去之後,她才確認是我。

店裡的裝潢果然很電影,暗黃色的燈光、木製桌椅、黑色沙發,牆壁上掛滿各式各樣的電影海報、劇照或明信片,還有一支老鐘、老電話機,以及一個白底黑字的「瓊文巷」路牌,就是我喜歡的調調。

這家店是Tseng與姊姊合開的,她負責飲料,姊姊負責餐點。
我常常很訝異她如此明快的行動力,比如年紀比我小好幾歲,卻已經結婚了,在我身邊倒還不多見。

還好下午時光客人比較少,她能跟我好好坐下來敘敘舊,我們也好久沒見到面,她只知道我去法國的消息。
有趣的是,聊一聊,才發現原來我們是「校友」。
故事從「瓊文巷」這個名字開始,我問她當初怎麼會取這個如此美麗的店名呢?
她說,這個巷是真實存在的,是她國中高中時就讀學校的地址,在日月潭附近,瓊文巷39號。由於太喜歡這個名字了,而且她與姐姐都就讀這個學校,因此才會取這個店名。
她還把她國高中的畢業紀念冊給我看,說這個學校很美麗,有機會去日月潭可以順道去轉轉。
我問她學校叫什麼名字,她說叫「三育」。
我說不會吧,我讀的幼稚園名字也叫「三育」,可是在台北,應該是剛好名字一樣吧。
她說,是不是在台安醫院後面那一家,我說,對呀對呀,妳也知道?
她說,那就是同一家呀!都是基督教??會(我忘了什麼會)設立的學校。
噢噢噢,原來我們還是「校友」呢!果然緣份是很奇妙的東西,我特別喜歡去尋找這些神秘卻也無意義的牽連。

Tseng有客人忙時,我就讀那本《人生一瞬》,覺得詹宏志的文字簡單樸素,卻很有味道。他講小時候的寂寞生活,以及鄉村的自然風光,讓我不禁想到我的。一幕幕宛如侯孝賢早期的電影。

跟Tseng聊了聊這幾年的經歷,與未來的想法,也聊聊她經營咖啡店的感受。
我觀察到店裡有很多小物件,讓我突然想起在上海那家小酒吧「晴朗」與成都「驢友記」的領悟:一個空間如何讓人感到溫暖,就是要有豐富的人味,是藉由許許多多小物件來記錄、展示,活生生流動的人味。
比如牆上的塗鴉,留言本上的字畫,被翻爛的過期雜誌,自由播放的點唱機,有刻痕的木椅....,妳跟這個空間可以有互動,就會留下感情。
每個人都會從這些豐富的物件裡看到別人也看到自己,在這樣的環境裡,就算不用說話,心裡也會覺得溫暖,因為有那麼多的東西自己活了起來。

期待瓊文巷愈來愈有人味,我自己會常出現的,因為有免費無線網路,正在找一間可以上網、寫字、看書、發呆、跟朋友聊天的好地方。
(想包養我的可以先到那裡驗貨,呵呵。)

晚上去看金馬影展午夜場,出來在停車的地方遇到L,也是我眼力好認出來叫住了他,便坐在路邊聊了起來。
我跟他聊起這趟大陸行的收穫與趣事,說三十歲前還想再去一趟長期的旅行。他說我去之前不是這樣說的,他記得我說回來後就要衝事業,現在卻又愛上自助旅行了,所以他早說,人生就是這樣,隨時會變的,不要給自己太設限,尤其我們這些搞創作的人(其實我不是的啦...),最好的狀態就是流浪。他覺得像我這樣用腳去走過,親身去看過,就是屬於自己最寶貴的資產了。
我再同意不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l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