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應amoebayeh給我的留言時我說:
「我覺得所謂累世的累積,只是一種比喻。每個人身上所繼承的,不只是遠古的基因,還有文化裡隱含的思維結構,但那絕對不是某個遠世的自己的「靈魂」。如果說有靈魂,那也是在文化裡各種陰魂不散的「思維」、「情意結」,是一種透過口耳相傳,行為碰撞間留下的痕跡,一種「心理能量」。
可以這麼說:有時候我們被一件事打動,我們就多了一種「靈魂」,那就像突然多了一個「想像空間」一樣,可以有各種詮釋。」
amoebayeh提到了佛家的輪迴,我就順便記錄一下我對「靈魂」的看法。

由於感覺最近實在太花心了,昨晚睡前,臨時想要改變一下氣質,於是從書架抽了一本米蘭昆德拉《被背叛的遺囑》下來看。
碰巧,看到一段以前就讀過的文字,我才發現,原來我對於「靈魂」的看法,其實就是從他這裡脫胎出來的。人的種種意念,就像一小小片靈魂,經過語言、意象的流傳,感情的渲染,悄悄潛入另一個人身上,這就是一種輪迴。
人心就像一株花苞,層層疊疊長著不知道何時附著上來、悄悄在意識裡生根的許多小小片「靈魂」。「我」到底是什麼?不過是花苞中心的一個點,一點靈明,接附著許許多多的小片靈魂,讓它們在個體內互相碰撞,融合,或分裂。肉體死亡後,枝葉自然散盡,但在活著當時,別人也在不知不覺間沾染了你身上的一點點靈魂屑片,像間諜程式一樣,在有機體身上不斷流傳下去。

米蘭昆德拉在小標為「歷史之井」那一段文章最後是這麼說的:「...模仿並不代表缺乏真心,因為個體無法不去模仿已經發生過的。就算他再坦白,所說的話不過是種再生;就算他的心志如何誠摯,所說的話其實只是從那歷史之井湧上來的命令以及建議。」
而其實,米蘭昆德拉的這段話,也是根據托馬斯˙曼說過的話而來:「人的自我是否包藏在極有限的範疇裡,而且密實地閉鎖在他那短暫的、屬肉的軀殼裡?組成他個體的好幾種成分,不都屬於外在於他,先他而存在的宇宙?普遍的心靈和個人的心靈之間的差別,在昔日並不比在今日來得明顯。......我們所面對的或許是一種大家很想稱之為『模仿』或『延續』的現象,根據這種生命觀點,每一個人擔任的角色,正是重現祖先所建構的某些既定的形式,某些神話綱要,讓它們得以依附新的肉體而再生。」
托馬斯˙曼所說的話,在以前一定也有人想過,「我」何其虛幻。
想遠一點,寫作的精妙之處也在這裡,把一些古老的、他人的、未明的「靈魂」,用白紙黑字記錄下來,打上你的名字,幸運的話,那片「靈魂」,從此就將以你的名字而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lan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